首页
1
动态消息
2
2025年媒体报导
3
颈椎间盘突出术后无力影响工作 高强度磁能治疗结合复健助改善4
http://www.mse.org.tw/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文/恩主公医院提供根据美国《Journal of Medicine (medtigo)》一项分析2004-2023年Google Trends的搜寻研究,每年7月「泌尿道感染」(UTI)相关的搜寻热度达到年度高峰;另根据国内2019年卫福部《医学与健康期刊》气候与女性泌尿道感染之相关性研究亦指出,夏季温度升高与女性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显著相关,发生率最高亦集中於7月,而8月也同样偏高,在炎夏高温中,民众除了需要防晒、防中暑外,更要警觉泌尿道感染悄然上身的风险。 恩主公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叶国明指出,夏季因水分流失快,加上外出活动频繁、憋尿情形增加,让泌尿道感染风险大幅上升。「若忽略早期症状、未即时治疗,细菌可能沿著输尿管逆行扩散至肾脏,造成肾盂肾炎,甚至菌血症等更严重并发症。」叶医师也特别提醒泌尿道感染的5大高风险因素,请民众不可轻忽: 喝水不足、水分流失过多流汗量增加导致尿量减少、浓度上升,使膀胱成为细菌温床。而预防泌尿道感染最佳方法为多喝水,每日补充2,000-3,000 c.c. 白开水,多排尿以减少膀胱细菌滋生,降低感染机率。 习惯性憋尿长时间不排尿会让尿液在膀胱中停留太久,让细菌有机会繁殖与黏附,增加感染风险。 如厕习惯不当女性如厕由后往前擦拭,会将肛门附近的大肠杆菌带入尿道,提升感染机率。 性行为前后未正确清洁或未排尿性行为本身会让肛门与会阴部细菌进入尿道口,事前事后若未排尿冲洗细菌,容易感染。 摄护腺肥大或其他导致尿液滞留的生理问题中老年男性常见摄护腺肥大,排尿不顺导致尿液残留,也会增加细菌滋生与感染风险。 ▌性别与年龄影响感染风险 男女症状略有不同泌尿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频尿、急尿、排尿灼热疼痛、下腹闷胀、尿液混浊或异味,依感染部位分为下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与上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肾脓疡),其中以膀胱炎最为常见。上泌尿道感染症状较严重,常伴随发烧、寒颤与腰痛,应提高警觉。 由於生理结构不同,女性尿道仅约4公分,细菌更快由尿道进入膀胱,因此女性较易泌尿道感染,并常合并膀胱炎;而男性虽尿道较长,但若有摄护腺肥大,可能导致尿液残留,无法将尿液中的细菌完全排出体外,增加感染风险,尤其一般男性四十岁以后,摄护腺就会开始肥大,需特别注意。 此外,男性的尿道炎通常是经过性行为传染的性病,常见是淋病或是披衣菌感染,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状为排尿时会尿道疼痛、灼热感、频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并出现黄色混浊脓状的尿道分泌物。淋病经由性行为传染到女性,则会引起子宫颈炎,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65岁以上长者则因免疫力下降,即使轻微感染也可能迅速恶化,若合并高烧或腰痛,建议及早就医。 ▌感染科提供整合诊疗 反覆感染要警觉 可能是肿瘤或泌尿道结核泌尿道感染依症状轻重与病人性别,可选择不同科别就诊。一般女性可至妇产科或泌尿科,男性则建议至泌尿科检查。若为反覆感染、合并发烧或有慢性疾病史者,则可由感染科提供更全面诊疗与追踪。 叶国明医师指出,感染科擅长处理如抗药性菌株、菌血症等复杂感染,也能协助分析尿液与血液培养结果,厘清是否为感染性疾病。若症状反覆发作却无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便不能单纯视为「感染未治愈」,此时应怀疑是否另有非感染性原因,例如泌尿道结核或膀胱肿瘤。此外,如果经常出现血尿,却没有其他泌尿道感染的疼痛感,且尿液也未培养出细菌,就应进一步进行膀胱镜检查,确认是否为膀胱癌,避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性行为后泌尿道感染风险上升 个案提醒注意卫生与清洁生活习惯与性行为卫生也对泌尿道感染有重大影响。叶国明医师提醒,建议性行为前后排尿,有助於将尿道口附近的细菌随尿液排出,降低感染机率。临床上曾遇到一位年约三十多岁的男性病患,并非传统高风险族群,却经常於性行为后出现泌尿道感染。经医师详细询问与检查后,发现与性行为模式及清洁习惯有关。建议其性行为前后增加排尿与清洁频率,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考虑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之后感染情形明显改善。 ▌泌尿道感染可预防 发作频繁应即早就医泌尿道感染通常经由口服抗生素治疗3至7天即可改善。但若症状反覆发作、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发烧、腰痛等全身症状,应尽速就医,并接受完整评估。 叶国明医师强调:「预防胜於治疗,平时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注意个人卫生与性行为清洁,是防范泌尿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http://www.mse.org.tw/hot_520500.html 夏季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医师曝高危险族群与5大高风险因素 2025-07-31 2026-07-31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0500.html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0500.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7-31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520500.html

6旬退休男颈椎退化疼痛难耐   接受非侵入式治疗缓解不适

图/文 恩主公医院提供

王先生(化名),50岁,从事仓储管理工作, 因颈椎间盘突出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术后数月的复健效果不理想, 身体无力的情况使他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后来他转介至恩主公医院复健科接受治疗, 经评估后接受高强度磁能治疗。 这项治疗透过电磁场训练肩颈与腰椎肌群, 并结合物理治疗进行运动控制重建,成功帮助他恢复了活动功能, 顺利重返工作岗位。

另一位60岁退休的李先生(化名), 本身有颈椎退化与肩颈僵硬的问题,过去经常需要接受「拉脖子」( 颈椎牵引)来舒缓疼痛。他经过医师评估后,采用高强度磁能治疗, 李先生的颈椎排列与手麻症状获得改善, 无需开刀便能达到有效的舒缓效果。

▌每年逾2百万人因脊椎病变与椎间盘疾病就医 中高龄族群占主要比例
随著3C产品的普及与长时间低头的生活习惯, 现代人颈椎退化与椎间盘病变的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卫福部健保署 《112年度全民健康保险医疗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23年因 变形性背部病变与脊椎病变就医人数逾168万人,其中65-69 岁族群占13.1%,70-74岁为12.4%。另有超过76万 人因椎间盘疾病就医,以60-64岁(11.3%)与55-59 岁(11%)族群为主。凸显中高龄脊椎病变和椎间盘疾病盛行。 而根据另一项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NHIRD) 的回溯世代研究发现颈椎退化的盛行率随著年龄增加而提升,尤其是 50岁以上族群风险明显提高。

▌颈椎退化最严重会影响大小便功能   治疗方式分保守、介入性与手术三大类
薛千川医师指出,颈椎退化的常见症状包括肩颈部的酸痛与僵硬, 患者常会觉得像长期「落枕」,即使休息仍感疲倦不适。 枕部或后脑勺的头痛亦常见,尤其在长时间低头后会加剧, 并可延伸至前额。若有手麻、手无力等情况,尤其是拇指、 食指或中指麻痹,这可能与颈椎神经根受到压迫有关。 颈部活动受限或转动时有卡顿、刺痛感,也是警讯之一。

若病情持续恶化,可能出现肩胛骨内侧放射性疼痛, 这类疼痛常被误认为肩周炎,实际上却是由於颈椎病变所引起。 最严重的情况下,脊髓受压迫可导致行走不稳、步态改变, 甚至影响大小便功能,这些都是脊髓压迫的晚期症状,需立即就医。

颈椎退化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介入性和手术三类。 初期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发炎、物理治疗改善活动度, 或进行如高强度磁能治疗等非侵入性治疗, 这些手段有助於肌肉再教育和缓解疼痛。若神经压迫明显, 则可考虑神经阻断注射等介入疗法。当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时, 手术如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或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是必须考虑的选项 。

▌非侵入式高强度电磁治疗 改善活动力与疼痛
为因应脊椎病患需求,本院特别成立「脊椎健康中心联合门诊」, 并提供高强度磁能治疗, 透过高强度聚焦式磁场与人体产生交互作用, 让人体的组织产生感应电流而进行去极化,进而达到肌肉强化、 关节放松及舒缓疼痛的效果。复健科主治医师薛千川指出, 治疗过程中,患者仅感受到轻微的刺激或肌肉拉扯, 即可体验到治疗效果。

高强度磁能治疗对於术后肌力不足、 活动受限或中风后控制障碍等症状, 结合复健训练后可显著改善功能。这项治疗适应症广泛, 涵盖椎间盘突出、下背痛、腕隧道症候群、骨折愈合、 痉挛缓解及中风后复建等,适合不同年龄层使用。

薛千川医师表示,高强度磁能治疗无需药物与麻醉,不会伤害肌肉, 是一项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非侵入性复健选择, 部分患者於治疗后主观症状改善,惟疗效因人而异, 建议由医师评估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