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动态消息
2
2025年媒体报导
3
颈椎间盘突出术后无力影响工作 高强度磁能治疗结合复健助改善4
http://www.mse.org.tw/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图/文 童综合医院提供90岁陈姓阿嬷,多年前曾罹患子宫颈癌进行子宫切除以及骨盆淋巴结廓清手术治疗,手术虽然顺利,但术后不久右下肢就开始出现日益加重的水肿状况。右下肢肿胀而疼痛,行走也开始出现困难,却一直无法改善也求助无门。最近因为跌倒造成右侧股骨颈骨折,到童综合医院骨科部进行手术,术后患部虽然复原良好,却因为长期的右下肢淋巴水肿严重而无法正常复健,恐导致未来行走困难甚至可能长期卧床的情况发生。     整形外科郭彦辰医师检查评估后,建议可进行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先在水肿的肢体皮下打入萤光染剂,利用最新式的特殊近红外线萤光成像系统定位及找出淋巴管后,藉由超高倍显微镜辅助,再以比头发还细、直径约0.03mm的特殊手术缝线将直径不到0.8mm的淋巴管与小静脉做吻合,重新建立淋巴液回流之替代道路。患者术后复原良好,术后回诊时不仅可以自己走入诊间,并且原本比左下肢肿胀近三倍大的右下肢也已大幅改善。     阿嬷回诊时是自己走进诊间,不仅不用再依靠轮椅或是助行器,还很高兴的说,因为之前右下肢非常肿胀,因此都只能买宽松又大的裤子,已经很久没有办法穿合身的裤子,没想到现在竟然还能穿上这件许多年无法穿的裤子,真的非常高兴,也很感谢医护团队的治疗与照护。     童综合医院整形外科郭彦辰医师表示,淋巴水肿可分为原发性与续发性两种,原发性多为基因的异常而造成淋巴系统之缺损所造成,续发性则是后天因为癌症治疗、创伤或感染等因素所造成,而其中最常见的是癌症治疗,包括任何恶性肿瘤治疗手术及术后的放射治疗或化学标靶药物治疗等,常见於乳癌、泌尿生殖系统癌症及妇科相关癌症。此个案患者为子宫颈癌手术治疗影响了骨盆腔的淋巴结,导致下肢含大分子和高量蛋白质的淋巴液无法正常回流而堆积在肌膜层以上的细胞间质中,进而引起下肢的肿胀,还出现了疼痛与影响关节活动甚至造成反覆感染发炎等症状,屡次发炎后,皮肤及皮下组织经常变得很厚,最后变成如象腿一般的象皮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质及外观,严重时可能引发坏死性筋膜炎甚至败血症,需要面临截肢拯救生命的风险。     郭彦辰医师指出,传统的淋巴水肿手术治疗都是等到患部非常严重时再进行大规模切除病变组织及植皮重建手术,不仅伤口非常大且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对患者而言身心灵都是巨大的煎熬。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则是治疗淋巴水肿的一种新式微创手术,因为手术伤口小(每个切口平均约1.5到2公分)、破坏性小(伤口深度仅至皮下组织层)、恢复期短,术后可下床,且不会在患肢以外部位新增额外伤口,能大幅提升患者日常生活与品质。     童医院陆续引进了新型的近红外线萤光成像系统、超显微手术专用器械及新型的超高倍显微镜等设备。此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是在超高倍(放大超过30倍以上)显微镜下进行,医师透过专业技术将患处直径约0.02至0.08公分不等的淋巴管定位且分离出来后,透过极细微、比头发更细的超显微手术专用缝线精密接合至邻近的小静脉,为患肢建立多个生理性引流,让滞留於肢体造成水肿的淋巴液因压力差分流至静脉系统,进而改善肢体肿胀问题,重新开辟另一个新的替代通道让淋巴液回流(如绕道手术的概念)。     淋巴水肿的病程,短则癌症手术后数个月即发生,长则可达数十年,加上初期的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多半不自觉或是未接受正确的检查评估而忽略掉治疗的良机。根据统计,目前因各式原因承受淋巴水肿困扰的民众其实很多,但许多都因为没有被正确诊断且进行积极治疗而造成生活上的痛苦与不便,严重影响生活品质与健康。郭彦辰医师呼吁,目前研究指出越初期的淋巴水肿患者早期进行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其预后成效最佳,因此民众若有疑似淋巴水肿问题时,应尽早寻求专科医师的诊疗与评估,避免症状日渐恶化导致蜂窝性组织炎、反覆感染而造成软组织溃烂纤维化硬化等不可逆的情况。早期建立正确的诊断,及早接受正确的治疗方式,才不会延误治疗的黄金时机。 http://www.mse.org.tw/hot_525901.html 九旬嬷淋巴水肿痛苦多年 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一解困扰 2025-11-17 2026-11-17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5901.html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5901.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11-17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525901.html

6旬退休男颈椎退化疼痛难耐   接受非侵入式治疗缓解不适

图/文 恩主公医院提供

王先生(化名),50岁,从事仓储管理工作, 因颈椎间盘突出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术后数月的复健效果不理想, 身体无力的情况使他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后来他转介至恩主公医院复健科接受治疗, 经评估后接受高强度磁能治疗。 这项治疗透过电磁场训练肩颈与腰椎肌群, 并结合物理治疗进行运动控制重建,成功帮助他恢复了活动功能, 顺利重返工作岗位。

另一位60岁退休的李先生(化名), 本身有颈椎退化与肩颈僵硬的问题,过去经常需要接受「拉脖子」( 颈椎牵引)来舒缓疼痛。他经过医师评估后,采用高强度磁能治疗, 李先生的颈椎排列与手麻症状获得改善, 无需开刀便能达到有效的舒缓效果。

▌每年逾2百万人因脊椎病变与椎间盘疾病就医 中高龄族群占主要比例
随著3C产品的普及与长时间低头的生活习惯, 现代人颈椎退化与椎间盘病变的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卫福部健保署 《112年度全民健康保险医疗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23年因 变形性背部病变与脊椎病变就医人数逾168万人,其中65-69 岁族群占13.1%,70-74岁为12.4%。另有超过76万 人因椎间盘疾病就医,以60-64岁(11.3%)与55-59 岁(11%)族群为主。凸显中高龄脊椎病变和椎间盘疾病盛行。 而根据另一项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NHIRD) 的回溯世代研究发现颈椎退化的盛行率随著年龄增加而提升,尤其是 50岁以上族群风险明显提高。

▌颈椎退化最严重会影响大小便功能   治疗方式分保守、介入性与手术三大类
薛千川医师指出,颈椎退化的常见症状包括肩颈部的酸痛与僵硬, 患者常会觉得像长期「落枕」,即使休息仍感疲倦不适。 枕部或后脑勺的头痛亦常见,尤其在长时间低头后会加剧, 并可延伸至前额。若有手麻、手无力等情况,尤其是拇指、 食指或中指麻痹,这可能与颈椎神经根受到压迫有关。 颈部活动受限或转动时有卡顿、刺痛感,也是警讯之一。

若病情持续恶化,可能出现肩胛骨内侧放射性疼痛, 这类疼痛常被误认为肩周炎,实际上却是由於颈椎病变所引起。 最严重的情况下,脊髓受压迫可导致行走不稳、步态改变, 甚至影响大小便功能,这些都是脊髓压迫的晚期症状,需立即就医。

颈椎退化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介入性和手术三类。 初期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发炎、物理治疗改善活动度, 或进行如高强度磁能治疗等非侵入性治疗, 这些手段有助於肌肉再教育和缓解疼痛。若神经压迫明显, 则可考虑神经阻断注射等介入疗法。当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时, 手术如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或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是必须考虑的选项 。

▌非侵入式高强度电磁治疗 改善活动力与疼痛
为因应脊椎病患需求,本院特别成立「脊椎健康中心联合门诊」, 并提供高强度磁能治疗, 透过高强度聚焦式磁场与人体产生交互作用, 让人体的组织产生感应电流而进行去极化,进而达到肌肉强化、 关节放松及舒缓疼痛的效果。复健科主治医师薛千川指出, 治疗过程中,患者仅感受到轻微的刺激或肌肉拉扯, 即可体验到治疗效果。

高强度磁能治疗对於术后肌力不足、 活动受限或中风后控制障碍等症状, 结合复健训练后可显著改善功能。这项治疗适应症广泛, 涵盖椎间盘突出、下背痛、腕隧道症候群、骨折愈合、 痉挛缓解及中风后复建等,适合不同年龄层使用。

薛千川医师表示,高强度磁能治疗无需药物与麻醉,不会伤害肌肉, 是一项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非侵入性复健选择, 部分患者於治疗后主观症状改善,惟疗效因人而异, 建议由医师评估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