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动态消息
2
2025年媒体报导
3
颈椎间盘突出术后无力影响工作 高强度磁能治疗结合复健助改善4
http://www.mse.org.tw/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图/文 恩主公医院提供 根据国民健康署数据显示,台湾 18 岁以上成人过重与肥胖率高达 50.8%,等於每两人就有一人腰围超标、体脂过高。另一方面,骨质疏松也逐年威胁国人健康,推估每7人就有1人有骨松问题,常在出现骨折后才被发现,造成生活品质与医疗负担的双重打击。 为提供民众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恩主公医院於今(9/17)正式启用全新升级的「全身扇形光束双能量骨质密度测量仪」(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骨质密度仪 ),院长杨纯豪表示,随著台湾人口老化与慢性病盛行,医院将持续投入资源,陆续引进高阶医疗仪器,提升服务量能与精准度。此次的骨密度检测设备升级,不仅强化骨质检测,更纳入肌肉量、体脂率,以及内脏脂肪等全方位数据,让医师更全面掌控病人状况。杨院长强调,医院的目标不只是治疗疾病,而是预防先行,透过检测协助民众提早发现隐藏风险,避免进展至骨折、洗肾或心血管疾病的后期治疗阶段。 ▌足跟式骨密度检测仅能做初步骨松风险参考  BMI不高不代表内脏脂肪低  骨质疏松若忽视,容易导致骨折,进而造成长期卧床、失能甚至死亡。骨松的高风险族群包括停经后妇女、70 岁以上长者、体重过轻者、缺乏运动日晒者、有家族骨折史或慢性病患者。定期的骨密度筛检能及早预防骨折与并发症。而一般健检或社区筛检常见的「足跟式骨密度检测」,虽然快速、无痛、无辐射,测量部位属於足跟周围骨骼,与临床最为关键的「髋关节、脊椎骨密度」相关性有限,属於提供初步骨松风险参考。 现代人外观或许「不胖」,身体质量指数 (BMI) 也不高,但若内脏脂肪过高、肌肉量不足,就可能陷入「隐形肥胖」危机。这类族群常见於中年人、久坐少运动、饮食偏高糖高脂,或长期压力大、睡眠不足者。内脏脂肪堆积在肝脏、胰脏、肠系膜等器官周围,不仅容易造成腹部突出、腰围过粗,更与代谢症候群、糖尿病、脂肪肝及心血管疾病高度相关。 ▌DXA全方位检测 计算10年内骨折机率 内脏脂肪与肌肉量一并监测放射科主任陈志彦指出,「最新一代的DXA骨质密度仪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台扫描、多重数据」,同时具备「骨质密度+体组成」双功能,是目前国际与台湾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黄金标准工具,其误差率通常低於1-2 %,不仅能协助骨质疏松早期发现,也能针对肌少症、肥胖、代谢风险进行完整评估,提供临床治疗与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其具备多项新功能如下: 骨折风险评估:可计算 10 年内骨折机率,协助医师制定预防策略。 全身组成分析:可同时测量肌肉量、脂肪率、内脏脂肪,用於肥胖、代谢症候群、肌少症等的追踪。 肌少症判读:利用 ASMI(四肢骨骼肌指数)评估肌肉量,协助早期介入。 儿童与骨科专用模组:包含青少年髋关节检测,以及人工关节植入物分析,应用范围更广。 同时,临床检测时间可由过去数十分钟缩短至数分钟,检测效率提升,增加病人舒适度。此外,仪器内建大量数据比对系统,可进行趋势追踪,帮助医师掌握病人的变化,提升诊断与治疗的精确度。 ▌呼吁民众善用检测资源 提早掌握健康医疗团队提醒,若有三高、肥胖、家族骨折病史,或长期缺乏运动者,应定期进行骨质密度与体组成检测。DXA 骨质密度仪不仅提供更全面的数据,也能让医师依据个人化结果给予运动、营养与药物治疗建议,协助民众在疾病发生前即早期预防。恩主公医院将持续与社区携手,让「早筛检、早预防、早治疗」成为守护民众健康的第一步。 http://www.mse.org.tw/hot_523007.html 骨松与肥胖双夹击 医院升级仪器守护健康 2025-09-18 2026-09-18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3007.html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300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9-18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523007.html

6旬退休男颈椎退化疼痛难耐   接受非侵入式治疗缓解不适

图/文 恩主公医院提供

王先生(化名),50岁,从事仓储管理工作, 因颈椎间盘突出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术后数月的复健效果不理想, 身体无力的情况使他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后来他转介至恩主公医院复健科接受治疗, 经评估后接受高强度磁能治疗。 这项治疗透过电磁场训练肩颈与腰椎肌群, 并结合物理治疗进行运动控制重建,成功帮助他恢复了活动功能, 顺利重返工作岗位。

另一位60岁退休的李先生(化名), 本身有颈椎退化与肩颈僵硬的问题,过去经常需要接受「拉脖子」( 颈椎牵引)来舒缓疼痛。他经过医师评估后,采用高强度磁能治疗, 李先生的颈椎排列与手麻症状获得改善, 无需开刀便能达到有效的舒缓效果。

▌每年逾2百万人因脊椎病变与椎间盘疾病就医 中高龄族群占主要比例
随著3C产品的普及与长时间低头的生活习惯, 现代人颈椎退化与椎间盘病变的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卫福部健保署 《112年度全民健康保险医疗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23年因 变形性背部病变与脊椎病变就医人数逾168万人,其中65-69 岁族群占13.1%,70-74岁为12.4%。另有超过76万 人因椎间盘疾病就医,以60-64岁(11.3%)与55-59 岁(11%)族群为主。凸显中高龄脊椎病变和椎间盘疾病盛行。 而根据另一项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NHIRD) 的回溯世代研究发现颈椎退化的盛行率随著年龄增加而提升,尤其是 50岁以上族群风险明显提高。

▌颈椎退化最严重会影响大小便功能   治疗方式分保守、介入性与手术三大类
薛千川医师指出,颈椎退化的常见症状包括肩颈部的酸痛与僵硬, 患者常会觉得像长期「落枕」,即使休息仍感疲倦不适。 枕部或后脑勺的头痛亦常见,尤其在长时间低头后会加剧, 并可延伸至前额。若有手麻、手无力等情况,尤其是拇指、 食指或中指麻痹,这可能与颈椎神经根受到压迫有关。 颈部活动受限或转动时有卡顿、刺痛感,也是警讯之一。

若病情持续恶化,可能出现肩胛骨内侧放射性疼痛, 这类疼痛常被误认为肩周炎,实际上却是由於颈椎病变所引起。 最严重的情况下,脊髓受压迫可导致行走不稳、步态改变, 甚至影响大小便功能,这些都是脊髓压迫的晚期症状,需立即就医。

颈椎退化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介入性和手术三类。 初期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发炎、物理治疗改善活动度, 或进行如高强度磁能治疗等非侵入性治疗, 这些手段有助於肌肉再教育和缓解疼痛。若神经压迫明显, 则可考虑神经阻断注射等介入疗法。当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时, 手术如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或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是必须考虑的选项 。

▌非侵入式高强度电磁治疗 改善活动力与疼痛
为因应脊椎病患需求,本院特别成立「脊椎健康中心联合门诊」, 并提供高强度磁能治疗, 透过高强度聚焦式磁场与人体产生交互作用, 让人体的组织产生感应电流而进行去极化,进而达到肌肉强化、 关节放松及舒缓疼痛的效果。复健科主治医师薛千川指出, 治疗过程中,患者仅感受到轻微的刺激或肌肉拉扯, 即可体验到治疗效果。

高强度磁能治疗对於术后肌力不足、 活动受限或中风后控制障碍等症状, 结合复健训练后可显著改善功能。这项治疗适应症广泛, 涵盖椎间盘突出、下背痛、腕隧道症候群、骨折愈合、 痉挛缓解及中风后复建等,适合不同年龄层使用。

薛千川医师表示,高强度磁能治疗无需药物与麻醉,不会伤害肌肉, 是一项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非侵入性复健选择, 部分患者於治疗后主观症状改善,惟疗效因人而异, 建议由医师评估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