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动态消息
2
2025年媒体报导
3
颈椎间盘突出术后无力影响工作 高强度磁能治疗结合复健助改善4
http://www.mse.org.tw/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图/文转载自  CNEWS汇流新闻网 记者陈钧凯 台北报导失智症新药正式抵台,亚东医院今(23)日抢得头香,率先全台打出早期阿兹海默症新药的第一针,是台湾20年来首次引进针对阿兹海默症病因的治疗新药。亚东医院表示,国内目前推估约有13万名患者符合「早期阿兹海默症+类淀粉蛋白阳性」的用药条件,不过,用药并不便宜,治疗费用约自费每年新台币100万至150万元。台湾目前有35万名失智症患者,7成均为阿兹海默症,卫福部日前陆续核准美国百健与日本卫采合作开发的「乐意保(LEQEMBI)」以及美国礼来研发的「欣智乐(KISUNLA)」两款针对早期阿兹海默症的治疗新药。该名奶奶虽年事已高,但日常生活功能良好,能够独自搭乘大众运输、处理家务,甚至在家协助照顾患有失智症的配偶,日前是因为发现自己开始出现健忘、重复提问等异状,加上家中已有失智案例,才警觉主动就医检查。家属也分享,虽然新疗法治疗费用不低,但考量妈妈目前仍能独立生活,每天会自己安排行程,完成家务、照顾爸爸,这样的生活对她很重要,「虽然我们知道这不是神药」,但只要能让她维持现在的状态久一点,对我们全家来说就是值得的。亚东医院神经医学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兴表示,奶奶经初步评估,认知功能障碍检查(CASI )为92分(满分100分)、简易心智量表(MMSE)为29分(满分30分),显示为轻度认知障碍。后续经核磁共振、正子断层扫描(PET)与基因筛检,确认其脑中已有类淀粉蛋白沉积,且符合新药的适应症条件,正是药物介入的黄金时机。 甄瑞兴强调,新药并非人人适用,需经完整医疗评估才能施打,且目的不是逆转记忆,而是延缓退化,延长患者维持日常生活能力的时间。两款药物皆为静脉注射,须於医院施打;治疗前完成淀粉样蛋白正子摄影(PET)、脑部影像检查(MRI)与 APOE 基因检测等评估,要注意的是,临床数据显示,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脑水肿或点状出血,须搭配影像监测,以确保疗程安全。亚东医院指出,院内已有十多位早期失智患者完成完整筛检,其中6、7人符合条件,正与医师讨论是否启动疗程。亚东医院院长邱冠明强调,新药施打不仅是亚东医院医疗团队的重要里程碑,虽然只是医院的一小步,却对失智症患者跟家属是关键一步,期待透过这类新药的导入,结合影像诊断、基因检测与跨专业整合照护,提供病人更早期的治疗选择。至於健保给付一定会有时间差,仍需要验证真实世界数据、累积相关资料的时间,但相信迟早会纳入健保给付。 http://www.mse.org.tw/hot_517583.html 「失智新药」今开打第一针! 亚东医院:13万人符合用药条件 2025-06-23 2026-06-23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17583.html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1758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6-23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517583.html

6旬退休男颈椎退化疼痛难耐   接受非侵入式治疗缓解不适

图/文 恩主公医院提供

王先生(化名),50岁,从事仓储管理工作, 因颈椎间盘突出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术后数月的复健效果不理想, 身体无力的情况使他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后来他转介至恩主公医院复健科接受治疗, 经评估后接受高强度磁能治疗。 这项治疗透过电磁场训练肩颈与腰椎肌群, 并结合物理治疗进行运动控制重建,成功帮助他恢复了活动功能, 顺利重返工作岗位。

另一位60岁退休的李先生(化名), 本身有颈椎退化与肩颈僵硬的问题,过去经常需要接受「拉脖子」( 颈椎牵引)来舒缓疼痛。他经过医师评估后,采用高强度磁能治疗, 李先生的颈椎排列与手麻症状获得改善, 无需开刀便能达到有效的舒缓效果。

▌每年逾2百万人因脊椎病变与椎间盘疾病就医 中高龄族群占主要比例
随著3C产品的普及与长时间低头的生活习惯, 现代人颈椎退化与椎间盘病变的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卫福部健保署 《112年度全民健康保险医疗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23年因 变形性背部病变与脊椎病变就医人数逾168万人,其中65-69 岁族群占13.1%,70-74岁为12.4%。另有超过76万 人因椎间盘疾病就医,以60-64岁(11.3%)与55-59 岁(11%)族群为主。凸显中高龄脊椎病变和椎间盘疾病盛行。 而根据另一项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NHIRD) 的回溯世代研究发现颈椎退化的盛行率随著年龄增加而提升,尤其是 50岁以上族群风险明显提高。

▌颈椎退化最严重会影响大小便功能   治疗方式分保守、介入性与手术三大类
薛千川医师指出,颈椎退化的常见症状包括肩颈部的酸痛与僵硬, 患者常会觉得像长期「落枕」,即使休息仍感疲倦不适。 枕部或后脑勺的头痛亦常见,尤其在长时间低头后会加剧, 并可延伸至前额。若有手麻、手无力等情况,尤其是拇指、 食指或中指麻痹,这可能与颈椎神经根受到压迫有关。 颈部活动受限或转动时有卡顿、刺痛感,也是警讯之一。

若病情持续恶化,可能出现肩胛骨内侧放射性疼痛, 这类疼痛常被误认为肩周炎,实际上却是由於颈椎病变所引起。 最严重的情况下,脊髓受压迫可导致行走不稳、步态改变, 甚至影响大小便功能,这些都是脊髓压迫的晚期症状,需立即就医。

颈椎退化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介入性和手术三类。 初期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发炎、物理治疗改善活动度, 或进行如高强度磁能治疗等非侵入性治疗, 这些手段有助於肌肉再教育和缓解疼痛。若神经压迫明显, 则可考虑神经阻断注射等介入疗法。当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时, 手术如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或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是必须考虑的选项 。

▌非侵入式高强度电磁治疗 改善活动力与疼痛
为因应脊椎病患需求,本院特别成立「脊椎健康中心联合门诊」, 并提供高强度磁能治疗, 透过高强度聚焦式磁场与人体产生交互作用, 让人体的组织产生感应电流而进行去极化,进而达到肌肉强化、 关节放松及舒缓疼痛的效果。复健科主治医师薛千川指出, 治疗过程中,患者仅感受到轻微的刺激或肌肉拉扯, 即可体验到治疗效果。

高强度磁能治疗对於术后肌力不足、 活动受限或中风后控制障碍等症状, 结合复健训练后可显著改善功能。这项治疗适应症广泛, 涵盖椎间盘突出、下背痛、腕隧道症候群、骨折愈合、 痉挛缓解及中风后复建等,适合不同年龄层使用。

薛千川医师表示,高强度磁能治疗无需药物与麻醉,不会伤害肌肉, 是一项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非侵入性复健选择, 部分患者於治疗后主观症状改善,惟疗效因人而异, 建议由医师评估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