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动态消息
2
2025年媒体报导
3
夏季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医师曝高危险族群与5大高风险因素4
http://www.mse.org.tw/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rTMS_重复式经颅磁刺激治疗图/文 恩主公医院提供 今日(9/10)为世界自杀防治日,根据卫福部2024年十大死因报告显示,自杀(蓄意自我伤害)再度进入我国十大死因,其中在15–24岁与25–44岁两组年龄层中,更高居第二名,呈现年轻化趋势。恩主公医院精神科王品洋医师表示,从临床和统计显示导致自杀的两大关键:第一是忧郁症或忧郁情绪的累积,第二是生活压力叠加,青壮年族群常见的压力源包括学业与初入职场的不适应、人际情感的冲突与挫折、社群媒体带来的比较与负评,以及家庭与经济责任等,长期下来会推升危机,让人逐渐陷入忧郁、焦虑,甚至萌生自我伤害的念头。   ▌临床案例:青年工程师陷情绪低谷 rTMS治疗协助其重返职场 在门诊中,常见 18 岁以上的年轻上班族因失眠、食欲下降、专注力变差而求诊。王品洋医师指出,一名20多岁的科技业新鲜人因连续加班,以及绩效压力陷入情绪低落与自我怀疑,虽尝试药物治疗但副作用使其难以持续。评估后,团队启动整合介入:先稳定规划药物,并同时安排心理谘商,协助他学习压力调适与职场应对;另导入 rTMS(重复式经颅磁刺激治疗)作为辅助。rTMS 为非侵入性治疗,透过线圈在头皮上产生磁场,刺激与情绪调控相关的大脑区域,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忧郁与认知低落有明显改善。依国际上的治疗建议,完整疗程多为 20 次以上,本院采周一到五每日一次之排程,患者可预约固定时段由专业技术人员执行,无须每日挂号;该个案在第 12~13 次已见情绪量表明显回升,约一个多月顺利重返工作岗位。   ▌非侵入治疗结合心理谘商 让忧郁症复健更完整 王品洋医师强调,rTMS 并非取代,而是与「药物+心理治疗」的互补选项,特别适合对药物反应有限、或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者。治疗设计会同时检视睡眠卫教、作息与压力源,并在症状缓解后持续以心理谘商巩固职场与人际调适,降低复发风险。临床也观察到,当个案处於情绪低谷时,更容易放大网路负评或比较文化带来的冲击,若能在治疗早期同步处理社群媒体压力与情绪辨识,成效更稳定。   ▌情绪健检概念:低落持续两周以上就该就医 如何判断该不该就医?王品洋医师建议,把心理健康当作如同生理健康一般,也需要定期「情绪健检」:若明显的情绪低落超过两周、对原本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并影响到睡眠、食欲、社交或工作学业表现,就应尽早求助。平日也可运用线上自评量表做初步筛检;即使尚未达疾病诊断,专业人员亦能提供压力管理、环境调整与因应技巧,避免小火苗变大火。身为亲友应扮演「倾听与陪伴」角色让对方感受理解与接纳、「避免责备与轻忽」导致加深其孤立感、「鼓励就医」寻求专业治疗与谘商,若当事人有自伤行为应立即送急诊处理。   ▌政府资源补助免费心理谘商  助青壮年远离忧郁情绪 在资源面,恩主公医院参与卫福部「15–45 岁青壮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部分名额每人 3 次政府补助的免费心理谘商(仅收挂号费),服务项目包含情绪与人际困扰、亲职教养、伴侣谘商、学业、工作、感情等压力调适。本院安排平日晚间与周六早诊时段,便利上班族就诊。王品洋医师说明,当前青壮族群承担多重角色,愿意踏出第一步往往不易,因此降低求助门槛、加速取得第一个晤谈与第一次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15岁到45岁有心理谘商需求的民众,可以洽询卫福部专属网站 ( https://sps.mohw.gov.tw/mhs )。   ▌早识别、早介入、早连结 让痛苦的情绪获得关注减少遗憾 王品洋医师再次呼吁,不要等到出现强烈的轻生意念才寻求协助;忧郁症可透过专业治疗获得改善,关键在於「早识别」忧郁或自杀的警讯、「早介入」及时展开治疗或辅助,以及「早连结」医疗、政府资源和亲友支持网络。若自身或亲友出现明显警讯——长时间情绪低落、兴趣与食欲显著改变、工作学业状况明显退步、反覆表达绝望或无价值感,请主动就医或拨打安心专线 1925(依旧爱我)寻求专业协助。恩主公医院将持续以心理治疗、药物与 rTMS 的整合照护,结合政府支持方案与社区资源,与社会各界携手守护青壮世代的心理健康。 http://www.mse.org.tw/hot_522727.html 青壮年自杀率居死因第二 rTMS治疗与心理谘商助远离忧郁低谷 2025-09-11 2026-09-11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2727.html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272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9-11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522727.html

文/恩主公医院提供

根据美国《Journal of Medicine (medtigo)》一项分析2004-2023年Google Trends的搜寻研究,每年7月「泌尿道感染」(UTI)相关的搜寻热度达到年度高峰;另根据国内2019年卫福部《医学与健康期刊》气候与女性泌尿道感染之相关性研究亦指出,夏季温度升高与女性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显著相关,发生率最高亦集中於7月,而8月也同样偏高,在炎夏高温中,民众除了需要防晒、防中暑外,更要警觉泌尿道感染悄然上身的风险。

恩主公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叶国明指出,夏季因水分流失快,加上外出活动频繁、憋尿情形增加,让泌尿道感染风险大幅上升。「若忽略早期症状、未即时治疗,细菌可能沿著输尿管逆行扩散至肾脏,造成肾盂肾炎,甚至菌血症等更严重并发症。」叶医师也特别提醒泌尿道感染的5大高风险因素,请民众不可轻忽:

  1. 喝水不足、水分流失过多
    流汗量增加导致尿量减少、浓度上升,使膀胱成为细菌温床。而预防泌尿道感染最佳方法为多喝水,每日补充2,000-3,000 c.c. 白开水,多排尿以减少膀胱细菌滋生,降低感染机率。
  2. 习惯性憋尿
    长时间不排尿会让尿液在膀胱中停留太久,让细菌有机会繁殖与黏附,增加感染风险。
  3. 如厕习惯不当
    女性如厕由后往前擦拭,会将肛门附近的大肠杆菌带入尿道,提升感染机率。
  4. 性行为前后未正确清洁或未排尿
    性行为本身会让肛门与会阴部细菌进入尿道口,事前事后若未排尿冲洗细菌,容易感染。
  5. 摄护腺肥大或其他导致尿液滞留的生理问题
    中老年男性常见摄护腺肥大,排尿不顺导致尿液残留,也会增加细菌滋生与感染风险。

▌性别与年龄影响感染风险 男女症状略有不同
泌尿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频尿、急尿、排尿灼热疼痛、下腹闷胀、尿液混浊或异味,依感染部位分为下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与上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肾脓疡),其中以膀胱炎最为常见。上泌尿道感染症状较严重,常伴随发烧、寒颤与腰痛,应提高警觉。

由於生理结构不同,女性尿道仅约4公分,细菌更快由尿道进入膀胱,因此女性较易泌尿道感染,并常合并膀胱炎;而男性虽尿道较长,但若有摄护腺肥大,可能导致尿液残留,无法将尿液中的细菌完全排出体外,增加感染风险,尤其一般男性四十岁以后,摄护腺就会开始肥大,需特别注意。

此外,男性的尿道炎通常是经过性行为传染的性病,常见是淋病或是披衣菌感染,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状为排尿时会尿道疼痛、灼热感、频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并出现黄色混浊脓状的尿道分泌物。淋病经由性行为传染到女性,则会引起子宫颈炎,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65岁以上长者则因免疫力下降,即使轻微感染也可能迅速恶化,若合并高烧或腰痛,建议及早就医。

▌感染科提供整合诊疗 反覆感染要警觉 可能是肿瘤或泌尿道结核
泌尿道感染依症状轻重与病人性别,可选择不同科别就诊。一般女性可至妇产科或泌尿科,男性则建议至泌尿科检查。若为反覆感染、合并发烧或有慢性疾病史者,则可由感染科提供更全面诊疗与追踪。

叶国明医师指出,感染科擅长处理如抗药性菌株、菌血症等复杂感染,也能协助分析尿液与血液培养结果,厘清是否为感染性疾病。若症状反覆发作却无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便不能单纯视为「感染未治愈」,此时应怀疑是否另有非感染性原因,例如泌尿道结核或膀胱肿瘤。此外,如果经常出现血尿,却没有其他泌尿道感染的疼痛感,且尿液也未培养出细菌,就应进一步进行膀胱镜检查,确认是否为膀胱癌,避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性行为后泌尿道感染风险上升 个案提醒注意卫生与清洁
生活习惯与性行为卫生也对泌尿道感染有重大影响。叶国明医师提醒,建议性行为前后排尿,有助於将尿道口附近的细菌随尿液排出,降低感染机率。临床上曾遇到一位年约三十多岁的男性病患,并非传统高风险族群,却经常於性行为后出现泌尿道感染。经医师详细询问与检查后,发现与性行为模式及清洁习惯有关。建议其性行为前后增加排尿与清洁频率,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考虑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之后感染情形明显改善。

▌泌尿道感染可预防 发作频繁应即早就医
泌尿道感染通常经由口服抗生素治疗3至7天即可改善。但若症状反覆发作、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发烧、腰痛等全身症状,应尽速就医,并接受完整评估。

叶国明医师强调:「预防胜於治疗,平时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注意个人卫生与性行为清洁,是防范泌尿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