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动态消息
2
2025年媒体报导
3
夏季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医师曝高危险族群与5大高风险因素4
http://www.mse.org.tw/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文/恩主公医院提供根据美国《Journal of Medicine (medtigo)》一项分析2004-2023年Google Trends的搜寻研究,每年7月「泌尿道感染」(UTI)相关的搜寻热度达到年度高峰;另根据国内2019年卫福部《医学与健康期刊》气候与女性泌尿道感染之相关性研究亦指出,夏季温度升高与女性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显著相关,发生率最高亦集中於7月,而8月也同样偏高,在炎夏高温中,民众除了需要防晒、防中暑外,更要警觉泌尿道感染悄然上身的风险。 恩主公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叶国明指出,夏季因水分流失快,加上外出活动频繁、憋尿情形增加,让泌尿道感染风险大幅上升。「若忽略早期症状、未即时治疗,细菌可能沿著输尿管逆行扩散至肾脏,造成肾盂肾炎,甚至菌血症等更严重并发症。」叶医师也特别提醒泌尿道感染的5大高风险因素,请民众不可轻忽: 喝水不足、水分流失过多流汗量增加导致尿量减少、浓度上升,使膀胱成为细菌温床。而预防泌尿道感染最佳方法为多喝水,每日补充2,000-3,000 c.c. 白开水,多排尿以减少膀胱细菌滋生,降低感染机率。 习惯性憋尿长时间不排尿会让尿液在膀胱中停留太久,让细菌有机会繁殖与黏附,增加感染风险。 如厕习惯不当女性如厕由后往前擦拭,会将肛门附近的大肠杆菌带入尿道,提升感染机率。 性行为前后未正确清洁或未排尿性行为本身会让肛门与会阴部细菌进入尿道口,事前事后若未排尿冲洗细菌,容易感染。 摄护腺肥大或其他导致尿液滞留的生理问题中老年男性常见摄护腺肥大,排尿不顺导致尿液残留,也会增加细菌滋生与感染风险。 ▌性别与年龄影响感染风险 男女症状略有不同泌尿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频尿、急尿、排尿灼热疼痛、下腹闷胀、尿液混浊或异味,依感染部位分为下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与上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肾脓疡),其中以膀胱炎最为常见。上泌尿道感染症状较严重,常伴随发烧、寒颤与腰痛,应提高警觉。 由於生理结构不同,女性尿道仅约4公分,细菌更快由尿道进入膀胱,因此女性较易泌尿道感染,并常合并膀胱炎;而男性虽尿道较长,但若有摄护腺肥大,可能导致尿液残留,无法将尿液中的细菌完全排出体外,增加感染风险,尤其一般男性四十岁以后,摄护腺就会开始肥大,需特别注意。 此外,男性的尿道炎通常是经过性行为传染的性病,常见是淋病或是披衣菌感染,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状为排尿时会尿道疼痛、灼热感、频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并出现黄色混浊脓状的尿道分泌物。淋病经由性行为传染到女性,则会引起子宫颈炎,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65岁以上长者则因免疫力下降,即使轻微感染也可能迅速恶化,若合并高烧或腰痛,建议及早就医。 ▌感染科提供整合诊疗 反覆感染要警觉 可能是肿瘤或泌尿道结核泌尿道感染依症状轻重与病人性别,可选择不同科别就诊。一般女性可至妇产科或泌尿科,男性则建议至泌尿科检查。若为反覆感染、合并发烧或有慢性疾病史者,则可由感染科提供更全面诊疗与追踪。 叶国明医师指出,感染科擅长处理如抗药性菌株、菌血症等复杂感染,也能协助分析尿液与血液培养结果,厘清是否为感染性疾病。若症状反覆发作却无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便不能单纯视为「感染未治愈」,此时应怀疑是否另有非感染性原因,例如泌尿道结核或膀胱肿瘤。此外,如果经常出现血尿,却没有其他泌尿道感染的疼痛感,且尿液也未培养出细菌,就应进一步进行膀胱镜检查,确认是否为膀胱癌,避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性行为后泌尿道感染风险上升 个案提醒注意卫生与清洁生活习惯与性行为卫生也对泌尿道感染有重大影响。叶国明医师提醒,建议性行为前后排尿,有助於将尿道口附近的细菌随尿液排出,降低感染机率。临床上曾遇到一位年约三十多岁的男性病患,并非传统高风险族群,却经常於性行为后出现泌尿道感染。经医师详细询问与检查后,发现与性行为模式及清洁习惯有关。建议其性行为前后增加排尿与清洁频率,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考虑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之后感染情形明显改善。 ▌泌尿道感染可预防 发作频繁应即早就医泌尿道感染通常经由口服抗生素治疗3至7天即可改善。但若症状反覆发作、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发烧、腰痛等全身症状,应尽速就医,并接受完整评估。 叶国明医师强调:「预防胜於治疗,平时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注意个人卫生与性行为清洁,是防范泌尿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http://www.mse.org.tw/hot_520500.html 夏季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医师曝高危险族群与5大高风险因素 2025-07-31 2026-07-31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0500.html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0500.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7-31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520500.html

文/恩主公医院提供

根据美国《Journal of Medicine (medtigo)》一项分析2004-2023年Google Trends的搜寻研究,每年7月「泌尿道感染」(UTI)相关的搜寻热度达到年度高峰;另根据国内2019年卫福部《医学与健康期刊》气候与女性泌尿道感染之相关性研究亦指出,夏季温度升高与女性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显著相关,发生率最高亦集中於7月,而8月也同样偏高,在炎夏高温中,民众除了需要防晒、防中暑外,更要警觉泌尿道感染悄然上身的风险。

恩主公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叶国明指出,夏季因水分流失快,加上外出活动频繁、憋尿情形增加,让泌尿道感染风险大幅上升。「若忽略早期症状、未即时治疗,细菌可能沿著输尿管逆行扩散至肾脏,造成肾盂肾炎,甚至菌血症等更严重并发症。」叶医师也特别提醒泌尿道感染的5大高风险因素,请民众不可轻忽:

  1. 喝水不足、水分流失过多
    流汗量增加导致尿量减少、浓度上升,使膀胱成为细菌温床。而预防泌尿道感染最佳方法为多喝水,每日补充2,000-3,000 c.c. 白开水,多排尿以减少膀胱细菌滋生,降低感染机率。
  2. 习惯性憋尿
    长时间不排尿会让尿液在膀胱中停留太久,让细菌有机会繁殖与黏附,增加感染风险。
  3. 如厕习惯不当
    女性如厕由后往前擦拭,会将肛门附近的大肠杆菌带入尿道,提升感染机率。
  4. 性行为前后未正确清洁或未排尿
    性行为本身会让肛门与会阴部细菌进入尿道口,事前事后若未排尿冲洗细菌,容易感染。
  5. 摄护腺肥大或其他导致尿液滞留的生理问题
    中老年男性常见摄护腺肥大,排尿不顺导致尿液残留,也会增加细菌滋生与感染风险。

▌性别与年龄影响感染风险 男女症状略有不同
泌尿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频尿、急尿、排尿灼热疼痛、下腹闷胀、尿液混浊或异味,依感染部位分为下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与上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肾脓疡),其中以膀胱炎最为常见。上泌尿道感染症状较严重,常伴随发烧、寒颤与腰痛,应提高警觉。

由於生理结构不同,女性尿道仅约4公分,细菌更快由尿道进入膀胱,因此女性较易泌尿道感染,并常合并膀胱炎;而男性虽尿道较长,但若有摄护腺肥大,可能导致尿液残留,无法将尿液中的细菌完全排出体外,增加感染风险,尤其一般男性四十岁以后,摄护腺就会开始肥大,需特别注意。

此外,男性的尿道炎通常是经过性行为传染的性病,常见是淋病或是披衣菌感染,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状为排尿时会尿道疼痛、灼热感、频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并出现黄色混浊脓状的尿道分泌物。淋病经由性行为传染到女性,则会引起子宫颈炎,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65岁以上长者则因免疫力下降,即使轻微感染也可能迅速恶化,若合并高烧或腰痛,建议及早就医。

▌感染科提供整合诊疗 反覆感染要警觉 可能是肿瘤或泌尿道结核
泌尿道感染依症状轻重与病人性别,可选择不同科别就诊。一般女性可至妇产科或泌尿科,男性则建议至泌尿科检查。若为反覆感染、合并发烧或有慢性疾病史者,则可由感染科提供更全面诊疗与追踪。

叶国明医师指出,感染科擅长处理如抗药性菌株、菌血症等复杂感染,也能协助分析尿液与血液培养结果,厘清是否为感染性疾病。若症状反覆发作却无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便不能单纯视为「感染未治愈」,此时应怀疑是否另有非感染性原因,例如泌尿道结核或膀胱肿瘤。此外,如果经常出现血尿,却没有其他泌尿道感染的疼痛感,且尿液也未培养出细菌,就应进一步进行膀胱镜检查,确认是否为膀胱癌,避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性行为后泌尿道感染风险上升 个案提醒注意卫生与清洁
生活习惯与性行为卫生也对泌尿道感染有重大影响。叶国明医师提醒,建议性行为前后排尿,有助於将尿道口附近的细菌随尿液排出,降低感染机率。临床上曾遇到一位年约三十多岁的男性病患,并非传统高风险族群,却经常於性行为后出现泌尿道感染。经医师详细询问与检查后,发现与性行为模式及清洁习惯有关。建议其性行为前后增加排尿与清洁频率,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考虑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之后感染情形明显改善。

▌泌尿道感染可预防 发作频繁应即早就医
泌尿道感染通常经由口服抗生素治疗3至7天即可改善。但若症状反覆发作、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发烧、腰痛等全身症状,应尽速就医,并接受完整评估。

叶国明医师强调:「预防胜於治疗,平时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注意个人卫生与性行为清洁,是防范泌尿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