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動態消息
2
2025年媒體報導
3
「失智新藥」今開打第一針! 亞東醫院:13萬人符合用藥條件4
http://www.mse.org.tw/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圖/文 童綜合醫院提供響應「全民健康保險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試辦計畫」,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家健聯合診所與大臺中市醫師公會、大臺中護理師護士公會、大臺中藥師公會、臺中市大臺中醫事檢驗師公會、臺中市醫事放射師公會等五大公會合作開辦假日看診,於11月2日開始執行,看診時間為早上8點到晚上24點,提供有需要的民眾醫療服務,共同紓解大型醫院急診室壅塞問題,分散照護輕急症病人。     明日全台共有13家地區醫院或大型聯合診所開始提供UCC服務而家健聯合診所是唯一在週日或國定假日提供UCC看診服務的診所。     家健聯合診所可提供內、兒科與外、骨科醫療服務,不僅有醫師看診,也可提供注射、拿藥、抽血與放射等相關檢查,協助輕急症病人分流,使急診室醫療資源集中於重症病人,緩解週日或連假期間急診室壅塞,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效率,並能因應疫情或特殊緊急狀況,擴大醫療韌性。     11月2日開始,家健聯合診所將於每週日與連續假日時提供看診與檢查服務,只要民眾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腸胃道症狀、簡單傷口處理縫合、幼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等,都可以到家健聯合診所就醫,獲得適當的治療與照護。共同努力透過「精準分流」來紓解大醫院急診室壅塞現象,讓民眾不用擠在急診室苦苦等候,同時也確保民眾在假日能獲得輕急症的即時醫療照護。 http://www.mse.org.tw/hot_525097.html 全台唯一的診所UCC正式啟動 台中市家健聯合診所週日及國定假日提供服務 2025-11-03 2026-11-03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5097.html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509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11-03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525097.html

圖/文轉載自  CNEWS匯流新聞網 記者陳鈞凱 台北報導

失智症新藥正式抵台,亞東醫院今(23)日搶得頭香,率先全台打出早期阿茲海默症新藥的第一針,是台灣20年來首次引進針對阿茲海默症病因的治療新藥。亞東醫院表示,國內目前推估約有13萬名患者符合「早期阿茲海默症+類澱粉蛋白陽性」的用藥條件,不過,用藥並不便宜,治療費用約自費每年新台幣100萬至150萬元。

台灣目前有35萬名失智症患者,7成均為阿茲海默症,衛福部日前陸續核准美國百健與日本衛采合作開發的「樂意保(LEQEMBI)」以及美國禮來研發的「欣智樂(KISUNLA)」兩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新藥。

該名奶奶雖年事已高,但日常生活功能良好,能夠獨自搭乘大眾運輸、處理家務,甚至在家協助照顧患有失智症的配偶,日前是因為發現自己開始出現健忘、重複提問等異狀,加上家中已有失智案例,才警覺主動就醫檢查。

家屬也分享,雖然新療法治療費用不低,但考量媽媽目前仍能獨立生活,每天會自己安排行程,完成家務、照顧爸爸,這樣的生活對她很重要,「雖然我們知道這不是神藥」,但只要能讓她維持現在的狀態久一點,對我們全家來說就是值得的。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奶奶經初步評估,認知功能障礙檢查(CASI )為92分(滿分100分)、簡易心智量表(MMSE)為29分(滿分30分),顯示為輕度認知障礙。後續經核磁共振、正子斷層掃描(PET)與基因篩檢,確認其腦中已有類澱粉蛋白沉積,且符合新藥的適應症條件,正是藥物介入的黃金時機。

 
甄瑞興強調,新藥並非人人適用,需經完整醫療評估才能施打,且目的不是逆轉記憶,而是延緩退化,延長患者維持日常生活能力的時間。兩款藥物皆為靜脈注射,須於醫院施打;治療前完成澱粉樣蛋白正子攝影(PET)、腦部影像檢查(MRI)與 APOE 基因檢測等評估,要注意的是,臨床數據顯示,極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腦水腫或點狀出血,須搭配影像監測,以確保療程安全。

亞東醫院指出,院內已有十多位早期失智患者完成完整篩檢,其中6、7人符合條件,正與醫師討論是否啟動療程。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強調,新藥施打不僅是亞東醫院醫療團隊的重要里程碑,雖然只是醫院的一小步,卻對失智症患者跟家屬是關鍵一步,期待透過這類新藥的導入,結合影像診斷、基因檢測與跨專業整合照護,提供病人更早期的治療選擇。至於健保給付一定會有時間差,仍需要驗證真實世界數據、累積相關資料的時間,但相信遲早會納入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