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动态消息
2
2025年媒体报导
3
三莺动起来!恩主公医院「骨松日」 多科联手守护女性骨本健康4
http://www.mse.org.tw/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rTMS_重复式经颅磁刺激治疗图/文 恩主公医院提供 今日(9/10)为世界自杀防治日,根据卫福部2024年十大死因报告显示,自杀(蓄意自我伤害)再度进入我国十大死因,其中在15–24岁与25–44岁两组年龄层中,更高居第二名,呈现年轻化趋势。恩主公医院精神科王品洋医师表示,从临床和统计显示导致自杀的两大关键:第一是忧郁症或忧郁情绪的累积,第二是生活压力叠加,青壮年族群常见的压力源包括学业与初入职场的不适应、人际情感的冲突与挫折、社群媒体带来的比较与负评,以及家庭与经济责任等,长期下来会推升危机,让人逐渐陷入忧郁、焦虑,甚至萌生自我伤害的念头。   ▌临床案例:青年工程师陷情绪低谷 rTMS治疗协助其重返职场 在门诊中,常见 18 岁以上的年轻上班族因失眠、食欲下降、专注力变差而求诊。王品洋医师指出,一名20多岁的科技业新鲜人因连续加班,以及绩效压力陷入情绪低落与自我怀疑,虽尝试药物治疗但副作用使其难以持续。评估后,团队启动整合介入:先稳定规划药物,并同时安排心理谘商,协助他学习压力调适与职场应对;另导入 rTMS(重复式经颅磁刺激治疗)作为辅助。rTMS 为非侵入性治疗,透过线圈在头皮上产生磁场,刺激与情绪调控相关的大脑区域,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忧郁与认知低落有明显改善。依国际上的治疗建议,完整疗程多为 20 次以上,本院采周一到五每日一次之排程,患者可预约固定时段由专业技术人员执行,无须每日挂号;该个案在第 12~13 次已见情绪量表明显回升,约一个多月顺利重返工作岗位。   ▌非侵入治疗结合心理谘商 让忧郁症复健更完整 王品洋医师强调,rTMS 并非取代,而是与「药物+心理治疗」的互补选项,特别适合对药物反应有限、或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者。治疗设计会同时检视睡眠卫教、作息与压力源,并在症状缓解后持续以心理谘商巩固职场与人际调适,降低复发风险。临床也观察到,当个案处於情绪低谷时,更容易放大网路负评或比较文化带来的冲击,若能在治疗早期同步处理社群媒体压力与情绪辨识,成效更稳定。   ▌情绪健检概念:低落持续两周以上就该就医 如何判断该不该就医?王品洋医师建议,把心理健康当作如同生理健康一般,也需要定期「情绪健检」:若明显的情绪低落超过两周、对原本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并影响到睡眠、食欲、社交或工作学业表现,就应尽早求助。平日也可运用线上自评量表做初步筛检;即使尚未达疾病诊断,专业人员亦能提供压力管理、环境调整与因应技巧,避免小火苗变大火。身为亲友应扮演「倾听与陪伴」角色让对方感受理解与接纳、「避免责备与轻忽」导致加深其孤立感、「鼓励就医」寻求专业治疗与谘商,若当事人有自伤行为应立即送急诊处理。   ▌政府资源补助免费心理谘商  助青壮年远离忧郁情绪 在资源面,恩主公医院参与卫福部「15–45 岁青壮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部分名额每人 3 次政府补助的免费心理谘商(仅收挂号费),服务项目包含情绪与人际困扰、亲职教养、伴侣谘商、学业、工作、感情等压力调适。本院安排平日晚间与周六早诊时段,便利上班族就诊。王品洋医师说明,当前青壮族群承担多重角色,愿意踏出第一步往往不易,因此降低求助门槛、加速取得第一个晤谈与第一次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15岁到45岁有心理谘商需求的民众,可以洽询卫福部专属网站 ( https://sps.mohw.gov.tw/mhs )。   ▌早识别、早介入、早连结 让痛苦的情绪获得关注减少遗憾 王品洋医师再次呼吁,不要等到出现强烈的轻生意念才寻求协助;忧郁症可透过专业治疗获得改善,关键在於「早识别」忧郁或自杀的警讯、「早介入」及时展开治疗或辅助,以及「早连结」医疗、政府资源和亲友支持网络。若自身或亲友出现明显警讯——长时间情绪低落、兴趣与食欲显著改变、工作学业状况明显退步、反覆表达绝望或无价值感,请主动就医或拨打安心专线 1925(依旧爱我)寻求专业协助。恩主公医院将持续以心理治疗、药物与 rTMS 的整合照护,结合政府支持方案与社区资源,与社会各界携手守护青壮世代的心理健康。 http://www.mse.org.tw/hot_522727.html 青壮年自杀率居死因第二 rTMS治疗与心理谘商助远离忧郁低谷 2025-09-11 2026-09-11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2727.html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2272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9-11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522727.html


图/文 恩主公医院

适逢母亲节前夕,恩主公医院举办「骨松日三莺动起来 固骨不松散」健康活动,现场除骨密度与肌少症免费筛检外,更集结骨科医师施胤全、中医部医师曾怡嘉、妇产科医师徐靖、家医科医师杨志尊、放射科医师陈志彦、营养师林美怡、复健科物理治疗师陈美晴、江立婷、彭君亭,齐力为三莺地区民众提供骨质疏松与肌少症防治的实用知识与健康资源,为妈妈们送上一份最实用的健康礼物。

院长黄信彰、副院长吴长晋、骨科主任姜志勇也到场共同响应。黄信彰院长指出,台湾60岁以上的民众大约有两成罹患骨质疏松,尤其是女性停经后的族群,盛行率更高,有时甚至超过三成。我们常说想要「顶天立地」,就要「高钙晒太阳」,除了摄取足够钙质与维生素D,平时更应定期检查骨密度,及早掌握自身骨骼健康状况。

▌小心三高之外还有「一低」  DXA骨密度检测最准确  T值小於-2.5就有骨质疏松

骨科医师施胤全指出,台湾骨质疏松人口众多,除了关心三高 (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以外,应更加重视「一低」( 低骨密度 )。骨质疏松常被忽视,却是造成长者跌倒、骨折甚至失能与死亡的关键因素。若骨质密度不足,一旦发生骨折,可能导致长期卧床、感染,甚至需住进长照机构,严重者更可能在一年内再度骨折,死亡率可高达50%。尤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有高达三倍的骨折风险,其中以髋部骨折为最大宗,应格外留意。

施医师提醒,骨松是可预防且可治疗的疾病。民众可透过简单的三步骤自我检测:「驼、矮、痛」――如头无法贴墙超过3公分、身高缩水4公分以上、下背或髋部疼痛,皆可能是骨质疏松警讯。最准确的检查方式是双能量X光吸收仪(DXA),可评估骨质密度T值,若小於-2.5即为骨质疏松,应尽早治疗。   

妇产科医师徐靖提醒,更年期后的女性因荷尔蒙变化,骨质流失速度明显加快,骨折风险也随之上升。建议女性尤其在50岁后定期接受DXA ( 双能量X光检查 ),把握黄金治疗期。同时也提醒大家健保有提供DXA检测给付包含内分泌失调可能加速骨质流失者、非创伤性骨折、50岁以上妇女或停经后妇女接受骨质疏松症追踪治疗者、摄护腺癌病患在接受男性贺尔蒙阻断治疗前与治疗后,因病情需要施行骨质密度检查者。

为预防骨松,徐医师建议从四方面著手:一是营养补充,每日摄取足够的钙(1000毫克~1200毫克)与维生素D800–1000 IU);二是规律运动,进行肌力与平衡训练;三是改善环境,如加装扶手、感应灯与使用助行器等方式;四是戒除不良习惯,如吸菸、酗酒与过量咖啡。她也提醒,若需服用药物如「福善美保骨锭」(Fosamax),应於早餐前空腹整粒吞服,服后保持上半身直立30分钟,才能发挥效果、减少刺激食道的副作用。
 

▌肌少症患者罹患失智风险高   中医整合让骨松治疗多一条路

家庭医学科医师杨志尊指出,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同为高龄者常见的「隐形杀手」,不仅增加跌倒与骨折风险,更与失智风险密切相关。根据统合分析,肌少症患者罹患轻度认知障碍(MCI)与阿兹海默症(AD)两者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杨医师强调,肌少症与认知退化共享慢性发炎、荷尔蒙变化等病理机制,呼吁民众从年轻开始「存骨本、养肌力」,透过快走、深蹲等荷重运动延缓衰老,并将早期预防观念纳入日常保健中,以提升老年生活品质。


中医针伤科医师曾怡嘉分享,中医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上已有丰富文献支持,常用药如龟鹿二仙胶、虎潜丸、杜仲等皆具补肾强骨功效,并能有效缓解腰膝酸软等症状。她特别介绍雷射针灸作为无痛新选择,适合不愿接受传统针刺者,可配合中药、推拿与西医治疗共同使用,强调「全人整合」理念。中医亦能针对骨松伴随的更年期障碍与退化性关节炎提供辅助改善。


▌钙补充品怎么选?  营养师提醒单次最多吸收500 毫克  勿迷信「高剂量钙产品」

营养师林美怡在活动中特别提醒,补钙不只是「有吃就好」,正确挑选与服用方式更为关键。常见的碳酸钙价格便宜、含钙量高,但容易引起胀气,建议餐后服用以减少不适。磷酸钙来源多为蛋壳或贝壳,但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以免体内磷负担过重;柠檬酸钙则吸收率高、不受胃酸影响,任何时间皆可服用,是不错的选择。至於乳酸钙与发酵乳钙因酸性环境有助吸收,也具一定优势,但含钙量略低。新兴的海藻钙来自天然藻类,全素者亦可食用,吸收率与含钙量都不错,近年颇受欢迎。营养师林美怡也提醒,人体单次最多仅能吸收约500毫克的钙质,因此不必迷信高剂量钙产品,建议选择每颗剂量不超过500毫克的产品,分次服用以提高吸收效率。

恩主公医院骨松日活动现场设有DXA骨密度筛检巡回车、足跟式骨密度检查与骨折风险评估,吸引众多民众参与。透过趣味问答破除民众迷思,增进补钙知识。医师们也强调,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专利,应从年轻开始建立正确骨本观念。活动透过实用的预防建议与友善的医疗服务,让「骨松防治」不再遥远,为社区注入实质健康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