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消息 > 2025年媒体报导 > 骨松与肥胖双夹击 医院升级仪器守护健康 2025-09-18
图/文 恩主公医院提供
根据国民健康署数据显示,台湾 18 岁以上成人过重与肥胖率高达 50.8%,等於每两人就有一人腰围超标、体脂过高。另一方面,骨质疏松也逐年威胁国人健康,推估每7人就有1人有骨松问题,常在出现骨折后才被发现,造成生活品质与医疗负担的双重打击。
为提供民众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恩主公医院於今(9/17)正式启用全新升级的「全身扇形光束双能量骨质密度测量仪」(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骨质密度仪 ),院长杨纯豪表示,随著台湾人口老化与慢性病盛行,医院将持续投入资源,陆续引进高阶医疗仪器,提升服务量能与精准度。此次的骨密度检测设备升级,不仅强化骨质检测,更纳入肌肉量、体脂率,以及内脏脂肪等全方位数据,让医师更全面掌控病人状况。杨院长强调,医院的目标不只是治疗疾病,而是预防先行,透过检测协助民众提早发现隐藏风险,避免进展至骨折、洗肾或心血管疾病的后期治疗阶段。
▌足跟式骨密度检测仅能做初步骨松风险参考 BMI不高不代表内脏脂肪低
骨质疏松若忽视,容易导致骨折,进而造成长期卧床、失能甚至死亡。骨松的高风险族群包括停经后妇女、70 岁以上长者、体重过轻者、缺乏运动日晒者、有家族骨折史或慢性病患者。定期的骨密度筛检能及早预防骨折与并发症。而一般健检或社区筛检常见的「足跟式骨密度检测」,虽然快速、无痛、无辐射,测量部位属於足跟周围骨骼,与临床最为关键的「髋关节、脊椎骨密度」相关性有限,属於提供初步骨松风险参考。
现代人外观或许「不胖」,身体质量指数 (BMI) 也不高,但若内脏脂肪过高、肌肉量不足,就可能陷入「隐形肥胖」危机。这类族群常见於中年人、久坐少运动、饮食偏高糖高脂,或长期压力大、睡眠不足者。内脏脂肪堆积在肝脏、胰脏、肠系膜等器官周围,不仅容易造成腹部突出、腰围过粗,更与代谢症候群、糖尿病、脂肪肝及心血管疾病高度相关。
▌DXA全方位检测 计算10年内骨折机率 内脏脂肪与肌肉量一并监测
放射科主任陈志彦指出,「最新一代的DXA骨质密度仪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台扫描、多重数据」,同时具备「骨质密度+体组成」双功能,是目前国际与台湾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黄金标准工具,其误差率通常低於1-2 %,不仅能协助骨质疏松早期发现,也能针对肌少症、肥胖、代谢风险进行完整评估,提供临床治疗与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其具备多项新功能如下:
- 骨折风险评估:可计算 10 年内骨折机率,协助医师制定预防策略。
- 全身组成分析:可同时测量肌肉量、脂肪率、内脏脂肪,用於肥胖、代谢症候群、肌少症等的追踪。
- 肌少症判读:利用 ASMI(四肢骨骼肌指数)评估肌肉量,协助早期介入。
- 儿童与骨科专用模组:包含青少年髋关节检测,以及人工关节植入物分析,应用范围更广。
同时,临床检测时间可由过去数十分钟缩短至数分钟,检测效率提升,增加病人舒适度。此外,仪器内建大量数据比对系统,可进行趋势追踪,帮助医师掌握病人的变化,提升诊断与治疗的精确度。
▌呼吁民众善用检测资源 提早掌握健康
医疗团队提醒,若有三高、肥胖、家族骨折病史,或长期缺乏运动者,应定期进行骨质密度与体组成检测。DXA 骨质密度仪不仅提供更全面的数据,也能让医师依据个人化结果给予运动、营养与药物治疗建议,协助民众在疾病发生前即早期预防。恩主公医院将持续与社区携手,让「早筛检、早预防、早治疗」成为守护民众健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