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動態消息
2
2025年媒體報導
3
三高族群年年增 健保補助減重代謝手術助攻健康管理4
http://www.mse.org.tw/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圖/文轉載自  CNEWS匯流新聞網 記者陳鈞凱 台北報導失智症新藥正式抵台,亞東醫院今(23)日搶得頭香,率先全台打出早期阿茲海默症新藥的第一針,是台灣20年來首次引進針對阿茲海默症病因的治療新藥。亞東醫院表示,國內目前推估約有13萬名患者符合「早期阿茲海默症+類澱粉蛋白陽性」的用藥條件,不過,用藥並不便宜,治療費用約自費每年新台幣100萬至150萬元。台灣目前有35萬名失智症患者,7成均為阿茲海默症,衛福部日前陸續核准美國百健與日本衛采合作開發的「樂意保(LEQEMBI)」以及美國禮來研發的「欣智樂(KISUNLA)」兩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新藥。該名奶奶雖年事已高,但日常生活功能良好,能夠獨自搭乘大眾運輸、處理家務,甚至在家協助照顧患有失智症的配偶,日前是因為發現自己開始出現健忘、重複提問等異狀,加上家中已有失智案例,才警覺主動就醫檢查。家屬也分享,雖然新療法治療費用不低,但考量媽媽目前仍能獨立生活,每天會自己安排行程,完成家務、照顧爸爸,這樣的生活對她很重要,「雖然我們知道這不是神藥」,但只要能讓她維持現在的狀態久一點,對我們全家來說就是值得的。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奶奶經初步評估,認知功能障礙檢查(CASI )為92分(滿分100分)、簡易心智量表(MMSE)為29分(滿分30分),顯示為輕度認知障礙。後續經核磁共振、正子斷層掃描(PET)與基因篩檢,確認其腦中已有類澱粉蛋白沉積,且符合新藥的適應症條件,正是藥物介入的黃金時機。 甄瑞興強調,新藥並非人人適用,需經完整醫療評估才能施打,且目的不是逆轉記憶,而是延緩退化,延長患者維持日常生活能力的時間。兩款藥物皆為靜脈注射,須於醫院施打;治療前完成澱粉樣蛋白正子攝影(PET)、腦部影像檢查(MRI)與 APOE 基因檢測等評估,要注意的是,臨床數據顯示,極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腦水腫或點狀出血,須搭配影像監測,以確保療程安全。亞東醫院指出,院內已有十多位早期失智患者完成完整篩檢,其中6、7人符合條件,正與醫師討論是否啟動療程。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強調,新藥施打不僅是亞東醫院醫療團隊的重要里程碑,雖然只是醫院的一小步,卻對失智症患者跟家屬是關鍵一步,期待透過這類新藥的導入,結合影像診斷、基因檢測與跨專業整合照護,提供病人更早期的治療選擇。至於健保給付一定會有時間差,仍需要驗證真實世界數據、累積相關資料的時間,但相信遲早會納入健保給付。 http://www.mse.org.tw/hot_517583.html 「失智新藥」今開打第一針! 亞東醫院:13萬人符合用藥條件 2025-06-23 2026-06-23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17583.html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1758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6-23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517583.html


圖 文/恩主公醫院提供

根據國民健康署慢性病防治組2023年公布的資料,台灣18歲以上民眾中,高血壓的盛行率已達26.6%,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且數據呈逐年上升趨勢。另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歲以上成人的高血脂盛行率亦高達30%。除了年齡、遺傳等不可控制因素,肥胖被認為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共病的最大危險因子之一。

 

隨著肥胖與代謝性疾病的關聯性日益受到重視,為降低國人慢性病風險與減少醫療支出,健保自20205月起針對符合特定條件的重度肥胖患者補助「減重手術治療」費用,體重指數(BMI)≧37.5或 ≧32.5,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7.5%、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可經專科評估後接受補助。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部主治醫師吳東琰分享兩位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的男性病患,至本院接受減重代謝手術個案經驗:

 

▌貨運司機術後擺脫胰島素 糖化血色素從8.6%降至5.5%

48歲男性貨運司機,長期受肥胖所苦,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冠狀動脈硬化併狹窄的問題,曾接受心臟支架手術,並施打胰島素近十年。雖經過節食與運動等方式,仍無法有效控制體重與血糖,施打的胰島素劑量也不斷上升。

 

他來本院看診後,測量BMI指數約35,在經過多專科評估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袖狀胃切除手術」(縮胃手術)。該名患者術後半年瘦了約20公斤,術後8個月糖尿病病情獲得明顯改善,糖化血色素從8.6%降至5.5%,成功擺脫對胰島素的依賴;高血壓與高血脂狀況亦獲得有效控制,醫師建議定期追蹤營養以及體重維持狀況,並搭配運動來維持減重效果。

 

▌科技業工程師減重20% 睡眠呼吸中止症明顯改善

38歲科技業男性,因工作壓力大、暴飲暴食導致體重迅速上升,睡覺時鼾聲大作更是多次吵醒枕邊人,大約半年前健康檢查,發現有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需倚賴呼吸器協助,同時發現其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前期與高血脂的問題,他曾嘗試運動與口服藥物控制體重,但成效不彰。

 

至恩主公醫院尋求協助後,經測量BMI指數達35.5,他與醫師討論後採取「單吻合迴腸雙通道胃繞道手術」(縮胃繞腸手術),術後半年瘦了30公斤,體重下降約20%,且穩定下降中,睡眠呼吸中止症明顯改善,抽血追蹤已無紅字,亦無營養不良情形,整體健康顯著提升,醫師建議定期回診追蹤營養狀態,以確認是否進行營養素之補充。

 

▌醫師呼籲:正視代謝型肥胖 及早評估找回健康

當肥胖者伴隨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第二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脂肪肝、尿酸過高等代謝異常狀況稱為「代謝型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ity),這類型的肥胖往往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及癌症等慢性疾病風險密切相關。而根據一篇於2024年《美國醫學學會雜誌》(JAMA) 發表,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治療進行712年長期追蹤研究,其指出接受減重手術的糖尿病患者,與僅靠藥物與生活習慣改善治療的患者相比,在血糖控制方面表現更穩定、使用的糖尿病藥物也較少,且糖尿病緩解的比例也較佳。

吳東琰醫師指出,「減重代謝手術並非走捷徑,而是協助患者重拾健康的重要治療選項。對於BMI32.5且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問題等高危險併發症,若傳統生活型態介入(如運動、飲食控制)無法達到理想效果,建議可向專業醫療團隊諮詢減重手術評估。」目前減重代謝手術,除了採用腹腔鏡手術外,亦可藉由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手術,有手術傷口較小、疼痛較低、恢復較快等優點。隨著健保制度補助的推動、術前多專科團隊評估與術後持續追蹤,目前減重代謝手術的安全性與成效都相當穩定,為重度肥胖合併三高患者提供一項有效的健康改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