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动态消息
2
2019年媒体报导
3
老年痴呆提前34年就会有症状,做好这几件事,可以大幅度降低风险4
http://www.mse.org.tw/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文/工商时报 乔本生医以研发实力促进台湾本土机能性农产品加值利用。图/中卫发展中心提供 台湾在提升农业竞争力上不能只追求规模经济生产,更需要导入创新的科技应用技术与新产业经营模式,以知识加值促成传统农业转型,也带动周边科技业的创新和升级。爰此,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设立「科技农企业菁创奖」,从农企业之创新研发、技术应用、产业效应到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检视,选拔出成果斐然的企业,树立农业科技产业典范。 2010年成立的乔本生医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并依此开创植物新药、本土中草药、机能性食品及医美产品,取得多项专利智财保护,并挹注研发团队持续开发植物新药,创造公司最大投资价值,入选「2019科技农企业菁创奖」创新研发类奖项。 乔本生医积极配合行政院的「5+2」产业创新政策之《生医产业创新推动方案》,持续投入各项机能性产品与新药研发,并切入保健食品市场:乔本中药厂已取得中药传统剂型的认证,并获得五张药证,未来透过新设备的引进,将使乔本中药生产技术进一步获得升级。乔本也持续进行牛樟芝新剂型开发,升级改良机能性产品,除自有品牌产品的销售外,积极开拓ODM/OEM专业代工,积极开发医美保健市场,和推广牛樟芝一条龙创新商业模式,由牛樟苗栽种复育、在优良的厂房中进行牛樟芝托育生长,再由乔本生医特有技术加工成牛樟芝系列保健品ODM/OEM专业代工,积极开发医美保健市场,和推广牛樟芝一条龙创新商业模式,由牛樟苗栽种复育、在优良的厂房中进行牛樟芝托育生长,再由乔本生医特有技术加工成牛樟芝系列保健品,以上作法都有助公司未来营运成长。 薏苡为传统药食兼用的植物,具有长久的人体使用经验,乔本生医以本土薏苡为开发标的,配合「建构高产值机能性产品产业完整价值链」及「开发进口替代素材、产制具差异化与市场竞争力之机能性产品」之机能性农产品开发目标,利用公司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核心技术开发成高附加价值之原料,配合已建构完成的「薏苡优良生产及化学制造与管制规范」,开发高附加价值商品,促进本土机能性农产品加值利用,短期可增加农民收益及农业产值,长期而言,可开发出具本土特色的调节血脂血糖健康食品,及开发出具辐射保护作用之薏苡植物新药,建构本土薏苡产业链高值化,依此与国际技术接轨,整体提升台湾本土薏苡产业。 从技术竞争力来看,乔本生医建立之药用薏苡优良农业操作技术,可使薏苡高值化提升整体收益,开发的植物新药化学及生物活性评估平台,可提升生物技术业者於植物新药产品规格及品质管控技术,协助药用植物农业验证功效,并评估临床医学应用的可行性,同时依循国际法规规范,建立药用薏苡优良农业操作技术后,可使国际组织及药厂对薏苡产品接受度大幅提升,且乔本对於植物机能性成分开发有相当经验,并已完整布局国内外薏苡相关专利,以超临界萃取提升技术位阶并降低成本,可藉此提高进入障碍。 维持健康及预防疾病发生的需求,将持续带动全球营养保健品市场的成长,然而新的消费需求正快速发展,现阶段营养保健品公司及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乔本生医以坚强的研发能力,配合国家发展方向进行策略转型与科技研发创新,持续投入各项机能性产品与新药研发,必能为植物新药研发创造集体之产业利益及整体价值。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乔本生医 以研发实力促进台湾本土机能性农产品加值利用 2025-04-11 2026-04-11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1高雄市前金区中华三路217号4楼之1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4-11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资料来源/院长在线

WeChat 图片 20190820152902 2e534

▲年过40岁,就要开始有意识地预防它。

院长线上按+

曾有一名四十多岁的高管,总是迷路走错方向,检查了一家又一家医院、历经不少科室,才最后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年龄每增长5岁,该病的发病率就会增长一倍,且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十到二十年。生活中如果出现显著的记忆力减退,空间、思维、语言能力等全面下降,甚至性情改变,忘记自己是谁,原本很内向的人忽然变得冲动等,要引起注意。


1

一个人在有老年痴呆症状的前34年

大脑其实就有了变化!

日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90名40岁以上志愿者进行追踪研究发现:

在老年痴呆症症状出现的前11~15年,就会认知障碍迹象发生。影像学检查还发现,症状出现前3~9年,内侧颞叶改变发生变化,而内侧颞叶与记忆相关①。该研究刊发在《Front. Aging.Neurosci.》杂志上。

因此,有专家建议,年过40岁,就要开始有意识地预防,并时刻关注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②

临床上就有这样的案例让人惋惜:曾有一名四十多岁的高管,总是迷路走错方向,检查了一家又一家医院、历经不少科室,才最后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年龄每增长5岁,该病的发病率就会增长一倍,且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十到二十年。生活中如果出现显著的记忆力减退,空间、思维、语言能力等全面下降,甚至性情改变,忘记自己是谁,原本很内向的人忽然变得冲动等,要引起注意。②

目前该病不能被完全治愈,现阶段的抗痴呆药物和心理康复训练等,只能相对减缓病情的发展进程,并无法完全逆转疾病。


2

这几类人患病风险高!

01 高龄人群

据刊发在《吉林医学》的一篇论文总结多项研究得出: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随著年龄的增长,几乎每 5 岁增加一倍③。其原因可能是由於年龄的增长,导致机体内进行性衰退物质不断积累。

02 有家族病史人群

据《吉林医学》该刊文提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遗传相关。家中有痴呆家族史的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会增加。③

03 过度肥胖人群

肥胖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年肥胖会大大增加患病风险。2014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30多岁肥胖的人,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④

而肥胖人群多数也面临体育锻炼不足、糖尿病、心脑血管的威胁,这些也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04 高血压人群

2018年刊发在《Eur Heart J.》的一项研究发现,当50岁的人收缩压超过130时,罹患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会增加。那些收缩压持续16年很高的人,痴呆的风险是那些血压略微升高人的2倍⑤。相反,控制血压后,可以降低罹患痴呆的风险。

05 抑郁状态人群

一项大型纵向研究证实,抑郁会导致阿兹海默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该研究涉及了800名女性,每隔十年左右进行回访,发现与没有抑郁症病史的女性相比,那些曾经罹患抑郁症或正处於抑郁状态下的女性更容易患上阿尔兹海默病。该结果于2017年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发表。⑥


3

预防!9大危险因素,6个小建议

阿尔茨海默症,目前没有可治愈的办法。只有尽早干预,才能有效延缓老年痴呆病的进展。

据今年5月《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发布的研究显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可以改变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9项危险因素。分别是:

早年——

・ 教育(未完成中学教育)

中年——

・ 高血压

・ 肥胖症

・ 听力损失

晚年——

・ 抑郁症

・ 糖尿病

・ 缺乏身体锻炼

・ 吸烟

・ 很少与社会接触

如对上述9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和干预,可以降低大约三分之一的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⑦。因此建议:

 

01 控制体重

(1)BMI应该控制在18.5~24之间,65岁以上老人BMI值可略高。BMI也就是身体品质指数,即:体重(Kg)÷身高平方(㎡)。

(2)腰围最好控制在男性85cm以下,女性80cm以下。⑧

 

02 护好听力

第二届世卫防聋合作中心战略计画会议披露:轻中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其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因此要保护好听力,建议:

(1)使用耳机时有个“60原则”:音量不要超最大音量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60分钟,外界声音不超60分贝。

(2)及时佩戴助听器:如果出现听力障碍,建议佩戴助听器。

(3)控制好“三高”:改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并经常锻炼,以避免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易导致听力损失的疾病。

 

03 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

据《中国老年血压管理指南2019》,老人的正常血压水准是90-140 mmHg。老人应该定期测量血压,即使没有症状,35岁以上的人也应该一年至少测一次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控制好血压。

 

04 多用脑、多参加社交活动

(1) 每天抽出半小时到1小时用来看书看报,激发思考、回忆的能力。

(2) 每周或每两周和朋友打打麻将、扑克,或者下下棋。训练思维技能,调动大脑。

(3)多和年轻人聊天,交流。既能接触新的事物、文化和语言,也可增进身心健康。

(4)有一两个兴趣爱好。参加手工班、学习厨艺、学习编织、广场舞等,既参加了社交活动,又动了脑。

 

05 每天最好有30分钟以上的运动

一项2011年刊发在《Eur Rev Aging Phys Act》前瞻性的系统研究显示,体育锻炼可使老年阿尔茨海默病型痴呆的发病风险降低45%。⑨

建议每周运动5~7次,每次30分钟以上。

 

06 饮食中加点“锂”元素

除了以上几点,在饮食里加点“锂”元素。

我们人体需要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锂元素有稳定情绪的作用,是一种“情绪元素”。一些研究发现,锂元素或许説明人们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症的进程。

2007年,发表在《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药品安全专家意见)》(2018年影响因数3.22)的一篇论文综合分析了锂的作用和安全性,并认为: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应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法。⑩

WeChat 图片 20190820153046 d4b51

 

刊发在《NeuroMolecular Medicine(神经分子医学)》(2018年影响因数2.576)杂志的一项论文同样也提到,锂治疗能够增加早期老年痴呆患者血清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数”的浓度,改善认知能力。⑪

WeChat 图片 20190820153050 0b3a8

WeChat 图片 20190820153054 a8475

锂广泛存在於各种食物中,主要的食物来源是谷物和蔬菜。在有些地区,饮用水中也含有大量的这种元素。比如大兴安岭漠河的水源中除超过0.2mg/L的锂含量,还含有镁、钙、偏矽酸等多种天然矿物元素,适合日常饮用。

据《JAMA Psychiatry(精神病学)》(2018年影响因数15.916)一项研究,来自丹麦的Kessing团队对丹麦全国范围内的痴呆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对比了从1970年至2013年丹麦所有的50-90岁中老年人的资料。调查显示,水中含锂地区,老年痴呆发病率低,但是也不排除与居住城市相关的其他因素的混淆。⑫

WeChat 图片 20190820153745 6d289

WeChat 图片 20190820153749 7482f


本文参考资料:

① Ana Sandoiu, Isabel Godfrey. Alzheimer's: Brain changes may occur 34years before symptoms. Medical News Today,21May 2019.

② 2019-07-12 健康时报新闻・背景版《老年痴呆可潜伏34年!》

③ 尹昊文,刘冠含,李笑阳,安力彬.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因素的系统评价[J].吉林医学,2019,40(06):1231-1234.

④ Obesity in mid-life increases the riskof developing dementia. Alzheimer's Society. UK. 20 August,2014.

⑤ Association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ementiain the Whitehall II cohort study: role of age, duration, and threshold used todefine hypertension

doi: 10.1093/eurheartj/ehy288

⑥ Early-Life Depression Boosts Alzheimer's Risk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83327

⑦ Mukadam,Naaheed; Sommerlad, Andrew.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s for risk factorsfor dementia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n analysis usingcross-sectional survey data.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9,DOI10.1016/s2214-109x(19)30074-9

⑧ WS/T 428-2013 成人体重判定

⑨ physical activity,genes, and lifetime predisposition to chronic disease

Doi10.1007/s11556-010-0077-2

⑩ Zhong J , Lee W H . Lithium: a novel treatment for Alzheimer'sdisease?[J]. 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 2007, 6(4):375-83.

⑪ Diniz, B. S., and Teixeira, A. L. (2011) 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 and Alzheimer’s disease: physiopathology and beyond.Neuromol. Med. 13 (4), 217−222.

⑫ Kessing L V , Gerds T A , Knudsen N N , et al. Associationof Lithium in Drinking Water With the Incidence of Dementia[J]. JAMAPsychiatry, 2017.《 医媒体 》:http://www.emedia.tw/2019-08-08-09-13-17/10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