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動態消息
2
2019年媒體報導
3
老年癡呆提前34年就會有症狀,做好這幾件事,可以大幅度降低風險4
http://www.mse.org.tw/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文/工商時報 喬本生醫以研發實力促進台灣本土機能性農產品加值利用。圖╱中衛發展中心提供 台灣在提升農業競爭力上不能只追求規模經濟生產,更需要導入創新的科技應用技術與新產業經營模式,以知識加值促成傳統農業轉型,也帶動周邊科技業的創新和升級。爰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設立「科技農企業菁創獎」,從農企業之創新研發、技術應用、產業效應到經營管理各個環節進行檢視,選拔出成果斐然的企業,樹立農業科技產業典範。 2010年成立的喬本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並依此開創植物新藥、本土中草藥、機能性食品及醫美產品,取得多項專利智財保護,並挹注研發團隊持續開發植物新藥,創造公司最大投資價值,入選「2019科技農企業菁創獎」創新研發類獎項。 喬本生醫積極配合行政院的「5+2」產業創新政策之《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持續投入各項機能性產品與新藥研發,並切入保健食品市場:喬本中藥廠已取得中藥傳統劑型的認證,並獲得五張藥證,未來透過新設備的引進,將使喬本中藥生產技術進一步獲得升級。喬本也持續進行牛樟芝新劑型開發,升級改良機能性產品,除自有品牌產品的銷售外,積極開拓ODM/OEM專業代工,積極開發醫美保健市場,和推廣牛樟芝一條龍創新商業模式,由牛樟苗栽種復育、在優良的廠房中進行牛樟芝托育生長,再由喬本生醫特有技術加工成牛樟芝系列保健品ODM/OEM專業代工,積極開發醫美保健市場,和推廣牛樟芝一條龍創新商業模式,由牛樟苗栽種復育、在優良的廠房中進行牛樟芝托育生長,再由喬本生醫特有技術加工成牛樟芝系列保健品,以上作法都有助公司未來營運成長。 薏苡為傳統藥食兼用的植物,具有長久的人體使用經驗,喬本生醫以本土薏苡為開發標的,配合「建構高產值機能性產品產業完整價值鏈」及「開發進口替代素材、產製具差異化與市場競爭力之機能性產品」之機能性農產品開發目標,利用公司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核心技術開發成高附加價值之原料,配合已建構完成的「薏苡優良生產及化學製造與管制規範」,開發高附加價值商品,促進本土機能性農產品加值利用,短期可增加農民收益及農業產值,長期而言,可開發出具本土特色的調節血脂血糖健康食品,及開發出具輻射保護作用之薏苡植物新藥,建構本土薏苡產業鏈高值化,依此與國際技術接軌,整體提升臺灣本土薏苡產業。 從技術競爭力來看,喬本生醫建立之藥用薏苡優良農業操作技術,可使薏苡高值化提升整體收益,開發的植物新藥化學及生物活性評估平臺,可提升生物技術業者於植物新藥產品規格及品質管控技術,協助藥用植物農業驗證功效,並評估臨床醫學應用的可行性,同時依循國際法規規範,建立藥用薏苡優良農業操作技術後,可使國際組織及藥廠對薏苡產品接受度大幅提升,且喬本對於植物機能性成分開發有相當經驗,並已完整布局國內外薏苡相關專利,以超臨界萃取提升技術位階並降低成本,可藉此提高進入障礙。 維持健康及預防疾病發生的需求,將持續帶動全球營養保健品市場的成長,然而新的消費需求正快速發展,現階段營養保健品公司及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喬本生醫以堅強的研發能力,配合國家發展方向進行策略轉型與科技研發創新,持續投入各項機能性產品與新藥研發,必能為植物新藥研發創造集體之產業利益及整體價值。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喬本生醫 以研發實力促進台灣本土機能性農產品加值利用 2024-08-19 2025-08-19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8-19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資料來源/院長在線

WeChat 圖片 20190820152902 2e534

▲年過40歲,就要開始有意識地預防它。

院長線上按+

曾有一名四十多歲的高管,總是迷路走錯方向,檢查了一家又一家醫院、歷經不少科室,才最後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一般年齡每增長5歲,該病的發病率就會增長一倍,且疾病的潛伏期可長達十到二十年。生活中如果出現顯著的記憶力減退,空間、思維、語言能力等全面下降,甚至性情改變,忘記自己是誰,原本很內向的人忽然變得衝動等,要引起注意。


1

一個人在有老年癡呆症狀的前34年

大腦其實就有了變化!

日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90名40歲以上志願者進行追蹤研究發現:

在老年癡呆症症狀出現的前11~15年,就會認知障礙跡象發生。影像學檢查還發現,症狀出現前3~9年,內側顳葉改變發生變化,而內側顳葉與記憶相關①。該研究刊發在《Front. Aging.Neurosci.》雜誌上。

因此,有專家建議,年過40歲,就要開始有意識地預防,並時刻關注自己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②

臨床上就有這樣的案例讓人惋惜:曾有一名四十多歲的高管,總是迷路走錯方向,檢查了一家又一家醫院、歷經不少科室,才最後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一般年齡每增長5歲,該病的發病率就會增長一倍,且疾病的潛伏期可長達十到二十年。生活中如果出現顯著的記憶力減退,空間、思維、語言能力等全面下降,甚至性情改變,忘記自己是誰,原本很內向的人忽然變得衝動等,要引起注意。②

目前該病不能被完全治癒,現階段的抗癡呆藥物和心理康復訓練等,只能相對減緩病情的發展進程,並無法完全逆轉疾病。


2

這幾類人患病風險高!

01 高齡人群

據刊發在《吉林醫學》的一篇論文總結多項研究得出: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率和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幾乎每 5 歲增加一倍③。其原因可能是由於年齡的增長,導致機體內進行性衰退物質不斷積累。

02 有家族病史人群

據《吉林醫學》該刊文提到,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與遺傳相關。家中有癡呆家族史的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風險會增加。③

03 過度肥胖人群

肥胖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年肥胖會大大增加患病風險。2014年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30多歲肥胖的人,發生癡呆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④

而肥胖人群多數也面臨體育鍛煉不足、糖尿病、心腦血管的威脅,這些也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04 高血壓人群

2018年刊發在《Eur Heart J.》的一項研究發現,當50歲的人收縮壓超過130時,罹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風險會增加。那些收縮壓持續16年很高的人,癡呆的風險是那些血壓略微升高人的2倍⑤。相反,控制血壓後,可以降低罹患癡呆的風險。

05 抑鬱狀態人群

一項大型縱向研究證實,抑鬱會導致阿茲海默病的患病風險增加。

該研究涉及了800名女性,每隔十年左右進行回訪,發現與沒有抑鬱症病史的女性相比,那些曾經罹患抑鬱症或正處於抑鬱狀態下的女性更容易患上阿爾茲海默病。該結果于2017年在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發表。⑥


3

預防!9大危險因素,6個小建議

阿爾茨海默症,目前沒有可治癒的辦法。只有儘早干預,才能有效延緩老年癡呆病的進展。

據今年5月《柳葉刀——全球健康》雜誌發佈的研究顯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可以改變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的9項危險因素。分別是:

早年——

· 教育(未完成中學教育)

中年——

· 高血壓

· 肥胖症

· 聽力損失

晚年——

· 抑鬱症

· 糖尿病

· 缺乏身體鍛煉

· 吸煙

· 很少與社會接觸

如對上述9項危險因素進行管理和干預,可以降低大約三分之一的阿爾茨海默病患病風險⑦。因此建議:

 

01 控制體重

(1)BMI應該控制在18.5~24之間,65歲以上老人BMI值可略高。BMI也就是身體品質指數,即:體重(Kg)÷身高平方(㎡)。

(2)腰圍最好控制在男性85cm以下,女性80cm以下。⑧

 

02 護好聽力

第二屆世衛防聾合作中心戰略計畫會議披露:輕中重度聽力損失的老人,其老年癡呆症患病率分別是聽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因此要保護好聽力,建議:

(1)使用耳機時有個“60原則”:音量不要超最大音量60%,連續使用時間不超60分鐘,外界聲音不超60分貝。

(2)及時佩戴助聽器:如果出現聽力障礙,建議佩戴助聽器。

(3)控制好“三高”:改善生活方式,健康飲食並經常鍛煉,以避免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易導致聽力損失的疾病。

 

03 每年至少測一次血壓

據《中國老年血壓管理指南2019》,老人的正常血壓水準是90-140 mmHg。老人應該定期測量血壓,即使沒有症狀,35歲以上的人也應該一年至少測一次血壓。一旦發現血壓升高,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控制好血壓。

 

04 多用腦、多參加社交活動

(1) 每天抽出半小時到1小時用來看書看報,激發思考、回憶的能力。

(2) 每週或每兩周和朋友打打麻將、撲克,或者下下棋。訓練思維技能,調動大腦。

(3)多和年輕人聊天,交流。既能接觸新的事物、文化和語言,也可增進身心健康。

(4)有一兩個興趣愛好。參加手工班、學習廚藝、學習編織、廣場舞等,既參加了社交活動,又動了腦。

 

05 每天最好有30分鐘以上的運動

一項2011年刊發在《Eur Rev Aging Phys Act》前瞻性的系統研究顯示,體育鍛煉可使老年阿爾茨海默病型癡呆的發病風險降低45%。⑨

建議每週運動5~7次,每次30分鐘以上。

 

06 飲食中加點“鋰”元素

除了以上幾點,在飲食里加點“鋰”元素。

我們人體需要多種微量元素,其中,鋰元素有穩定情緒的作用,是一種“情緒元素”。一些研究發現,鋰元素或許説明人們預防或延緩阿爾茨海默症的進程。

2007年,發表在《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藥品安全專家意見)》(2018年影響因數3.22)的一篇論文綜合分析了鋰的作用和安全性,並認為:鋰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應對阿爾茨海默症的方法。⑩

WeChat 圖片 20190820153046 d4b51

 

刊發在《NeuroMolecular Medicine(神經分子醫學)》(2018年影響因數2.576)雜誌的一項論文同樣也提到,鋰治療能夠增加早期老年癡呆患者血清中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數”的濃度,改善認知能力。⑪

WeChat 圖片 20190820153050 0b3a8

WeChat 圖片 20190820153054 a8475

鋰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主要的食物來源是穀物和蔬菜。在有些地區,飲用水中也含有大量的這種元素。比如大興安嶺漠河的水源中除超過0.2mg/L的鋰含量,還含有鎂、鈣、偏矽酸等多種天然礦物元素,適合日常飲用。

據《JAMA Psychiatry(精神病學)》(2018年影響因數15.916)一項研究,來自丹麥的Kessing團隊對丹麥全國範圍內的癡呆症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收集對比了從1970年至2013年丹麥所有的50-90歲中老年人的資料。調查顯示,水中含鋰地區,老年癡呆發病率低,但是也不排除與居住城市相關的其他因素的混淆。⑫

WeChat 圖片 20190820153745 6d289

WeChat 圖片 20190820153749 7482f


本文參考資料:

① Ana Sandoiu, Isabel Godfrey. Alzheimer's: Brain changes may occur 34years before symptoms. Medical News Today,21May 2019.

② 2019-07-12 健康時報新聞·背景版《老年癡呆可潛伏34年!》

③ 尹昊文,劉冠含,李笑陽,安力彬.我國阿爾茨海默病發病風險因素的系統評價[J].吉林醫學,2019,40(06):1231-1234.

④ Obesity in mid-life increases the riskof developing dementia. Alzheimer's Society. UK. 20 August,2014.

⑤ Association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ementiain the Whitehall II cohort study: role of age, duration, and threshold used todefine hypertension

doi: 10.1093/eurheartj/ehy288

⑥ Early-Life Depression Boosts Alzheimer's Risk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83327

⑦ Mukadam,Naaheed; Sommerlad, Andrew.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s for risk factorsfor dementia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n analysis usingcross-sectional survey data.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9,DOI10.1016/s2214-109x(19)30074-9

⑧ WS/T 428-2013 成人體重判定

⑨ physical activity,genes, and lifetime predisposition to chronic disease

Doi10.1007/s11556-010-0077-2

⑩ Zhong J , Lee W H . Lithium: a novel treatment for Alzheimer'sdisease?[J]. 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 2007, 6(4):375-83.

⑪ Diniz, B. S., and Teixeira, A. L. (2011) 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 and Alzheimer’s disease: physiopathology and beyond.Neuromol. Med. 13 (4), 217−222.

⑫ Kessing L V , Gerds T A , Knudsen N N , et al. Associationof Lithium in Drinking Water With the Incidence of Dementia[J]. JAMAPsychiatry, 2017.《 醫媒體 》:http://www.emedia.tw/2019-08-08-09-13-17/10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