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動態消息
2
2019年媒體報導
3
陸醫改有成 吳一昌:台生取得醫師資格 未來可開業4
http://www.mse.org.tw/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文/工商時報 喬本生醫以研發實力促進台灣本土機能性農產品加值利用。圖╱中衛發展中心提供 台灣在提升農業競爭力上不能只追求規模經濟生產,更需要導入創新的科技應用技術與新產業經營模式,以知識加值促成傳統農業轉型,也帶動周邊科技業的創新和升級。爰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設立「科技農企業菁創獎」,從農企業之創新研發、技術應用、產業效應到經營管理各個環節進行檢視,選拔出成果斐然的企業,樹立農業科技產業典範。 2010年成立的喬本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並依此開創植物新藥、本土中草藥、機能性食品及醫美產品,取得多項專利智財保護,並挹注研發團隊持續開發植物新藥,創造公司最大投資價值,入選「2019科技農企業菁創獎」創新研發類獎項。 喬本生醫積極配合行政院的「5+2」產業創新政策之《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持續投入各項機能性產品與新藥研發,並切入保健食品市場:喬本中藥廠已取得中藥傳統劑型的認證,並獲得五張藥證,未來透過新設備的引進,將使喬本中藥生產技術進一步獲得升級。喬本也持續進行牛樟芝新劑型開發,升級改良機能性產品,除自有品牌產品的銷售外,積極開拓ODM/OEM專業代工,積極開發醫美保健市場,和推廣牛樟芝一條龍創新商業模式,由牛樟苗栽種復育、在優良的廠房中進行牛樟芝托育生長,再由喬本生醫特有技術加工成牛樟芝系列保健品ODM/OEM專業代工,積極開發醫美保健市場,和推廣牛樟芝一條龍創新商業模式,由牛樟苗栽種復育、在優良的廠房中進行牛樟芝托育生長,再由喬本生醫特有技術加工成牛樟芝系列保健品,以上作法都有助公司未來營運成長。 薏苡為傳統藥食兼用的植物,具有長久的人體使用經驗,喬本生醫以本土薏苡為開發標的,配合「建構高產值機能性產品產業完整價值鏈」及「開發進口替代素材、產製具差異化與市場競爭力之機能性產品」之機能性農產品開發目標,利用公司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核心技術開發成高附加價值之原料,配合已建構完成的「薏苡優良生產及化學製造與管制規範」,開發高附加價值商品,促進本土機能性農產品加值利用,短期可增加農民收益及農業產值,長期而言,可開發出具本土特色的調節血脂血糖健康食品,及開發出具輻射保護作用之薏苡植物新藥,建構本土薏苡產業鏈高值化,依此與國際技術接軌,整體提升臺灣本土薏苡產業。 從技術競爭力來看,喬本生醫建立之藥用薏苡優良農業操作技術,可使薏苡高值化提升整體收益,開發的植物新藥化學及生物活性評估平臺,可提升生物技術業者於植物新藥產品規格及品質管控技術,協助藥用植物農業驗證功效,並評估臨床醫學應用的可行性,同時依循國際法規規範,建立藥用薏苡優良農業操作技術後,可使國際組織及藥廠對薏苡產品接受度大幅提升,且喬本對於植物機能性成分開發有相當經驗,並已完整布局國內外薏苡相關專利,以超臨界萃取提升技術位階並降低成本,可藉此提高進入障礙。 維持健康及預防疾病發生的需求,將持續帶動全球營養保健品市場的成長,然而新的消費需求正快速發展,現階段營養保健品公司及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喬本生醫以堅強的研發能力,配合國家發展方向進行策略轉型與科技研發創新,持續投入各項機能性產品與新藥研發,必能為植物新藥研發創造集體之產業利益及整體價值。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喬本生醫 以研發實力促進台灣本土機能性農產品加值利用 2024-09-20 2025-09-20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9-2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

旺報/簡立欣 、實習李大珊

熟悉兩岸醫療體系的台灣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會長吳一昌表示,過去大陸醫療制度很多不合理,像不准多點執業、包裹式總額給付、政府定價等,最嚴重是醫療資源都在三甲醫院,等於資源浪費,很多人小感冒也去大醫院。去年新的衛生領導班子上去後很多都改了,鼓勵開放診所,有效疏散人潮,像感冒、牙科、皮膚科等都讓診所去看,大醫院就不會再大排長龍。

吳一昌說,大陸醫療體系是一步步跟台灣學,像早期該協會推動台灣醫師在大陸多點執業,不要綁在同一家醫院,現在大陸醫師也可以多點執業。之後大陸也漸漸開放診所,醫師可以白天在大醫院、晚上在診所,但大陸以前開診所限制很嚴,甚至診所跟著人走,如果醫師不執業,診所執照就取消。

制度限制也造成民眾不得不去大醫院。吳一昌解釋,台灣健保以「個人」為單位,大陸則以醫療機構為單位「包裹式總額給付」,例如某醫療機構一年有100萬元人民幣額度,看滿100萬就沒有醫保,第101萬起就要自費。民眾去大醫院可以報銷,但有些診所根本沒有醫保額度,全部要自費,民眾當然不愛去。

大陸醫療都由政府定價,吳一昌說,例如感冒20元,清清楚楚寫在醫院牆上,醫院就不能收21元。未來消費者心態逐漸開放有關,醫院也能走向自主定價。

綜合來說,吳一昌樂見大陸開放診所,「對赴陸讀醫的台生來說,只要具備大陸醫師資格,不管你是哪裡人,都可以在大陸開診所。」

任職北京某三甲醫院的台籍林姓醫師說,台灣分級診療做得好,診所醫師都經過醫學院8年訓練並取得執照,品質有保障;大陸醫療資源差距大,公立大醫院的醫師資質更具有公信力。

林醫師認為,在大陸開診所,定位很重要。目前走向有兩種,一是醫美或奇特病症的私人診所,二是高端私人診所;診所營利則要考慮開設的地區和當地居民的需求。

至於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主要集中在社區,林醫師認為執行上可能有困難,因為社區醫院醫生工作量大,每天看診約140個病人,若未能改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可能淪為paperwork(紙上作業)。

(旺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