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动态消息
2
2017年媒体报导
3
香港诊所大楼模式为何被卫计委领导点赞?4
http://www.mse.org.tw/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7 高雄市三民区九如二路597号8楼之3
【本站记者综合报导】   中国台湾网12月10日讯 (记者 王亚静)9日下午,“台湾牛樟芝输入标准工作成果发布会暨两岸中医药合作战略签约仪式”在北京紫玉山庄举行。河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吴晓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中心主任杨金生等领导,以及来自海峡两岸的医药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共100余人出席发布会。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与河北省内丘县政府签订了《海峡两岸青年中医中医论坛》,台声杂志社窦为龙总编辑、内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秦中堂、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会长冯涵瑛签署《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论坛》共同主办方   发布会上,台湾中华海峡两岸牛樟芝产业发展协会会长吴一昌介绍了台湾牛樟芝输入大陆行业的程式和过程。他表示,在2015年海峡论坛上,大会组委会宣布的众多惠台政策中,牛樟芝被列为台湾首批20年以上中草药允许正式进口大陆的种类之一。直到今年10月份,经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台湾牛樟芝合法输入大陆标准制定完成,准予申报进口。 台湾中华海峡两岸牛樟芝产业发展协会会长 吴一昌  致词演说     今年7月份,国家公布新的《中医药法》,对於中药材的运用有了全新的规范,牛樟芝的运用也进入新的里程碑。这是两岸中医药合作的重要指针专案。随著《大陆进口台湾牛樟芝标准》颁布施行,这不仅有助於台湾牛樟芝产业可合法输入大陆市场,并依中草药销售标准来规范,而且还可以通过大陆市场成为主流中草药,并使台湾牛樟芝走上国际舞台。   在签约揭牌仪式上,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分别与河北省内丘县政府签订了《海峡两岸中医药技术交流基地》,与河北省中医院签订了《海峡两岸牛樟芝抗肿瘤人体实验技术研发基地》《海峡两岸牛樟芝院内制剂产学合作研发基地》,与河北省武安市政府签订了《海峡两岸牛樟芝产业与田园综合体发展园区》,与吉林大学签订了《海峡两岸牛樟芝产业技术研发基地》,与甘肃广河县政府签订了《海峡两岸牛樟芝产业与田园综合体发展园区》,与武汉天美乳腺病专科医院签订了《海峡两岸牛樟芝抗乳腺癌人体试验技术研发基地》等8大项合作协定。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与河北省内丘县政府签订了《海峡两岸中医药技术交流基地》等8大项合作协议。项目支持企业为台湾树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海两岸牛樟芝产业发展协会与河北省中医院签订了《海峡两岸牛樟菇菌抗肿瘤人体试验技术研发基地》,项目支持企业为台湾树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海两岸牛樟芝产业发展协会与武汉天美乳腺专科医院签订了《海峡两岸牛樟菇菌抗乳腺癌人体试验技术研发基地》,项目支持企业为台湾王师傅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两岸产业合作专案合作协定签订仪式上,以罗欣生技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与北京窜山地龙中医医学研究院、深圳养福堂中医馆有限公司、宁夏州恒广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坤维医药有限公司、湖南景和春天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鼎盛兆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宏珍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远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亚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老深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了合作协定。 各家厂商两岸产业合作项目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各位签约代表上台落印。 会场概况与各与会嘉宾 http://www.mse.org.tw/hot_256089.html 台湾牛樟芝输入标准工作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 签约成果丰硕 2024-04-24 2025-04-24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7 高雄市三民区九如二路597号8楼之3 http://www.mse.org.tw/hot_256089.html
台湾海峡两岸医疗事务交流协会 807 高雄市三民区九如二路597号8楼之3 http://www.mse.org.tw/hot_25608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2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256089.html

资料来源: 医疗产业必粉

高私傅提要: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推荐并提醒记者们关注香港的“诊所大楼”模式,她介绍香港的一座写字楼里会有很多诊所,这些诊所给患者看病之后,需要做的检查,可以到协力厂商机构去检查,大家共用医技的资源,这也是国际上的经验。基於这些方面的考虑,卫计委近期新增设了五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

正文——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副巡视员龚向光介绍国家卫计委推出了卫生计生领域“放管服”十项重点改革举措,其中包括:取消养老机构内设诊所的审批,实行备案制;进一步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程式以及进一步提升医疗领域对外开放水准;增加康复、体检等五类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等。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了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毛羽副主任向大家重点介绍了北京市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的进展情况。

其中卫生计生领域“放管服”十项重点改革举措、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进展、以及下一步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高私傅整理、归纳如下,供大家参看:

1、取消养老机构内设诊所的审批,实行备案制。

2、卫计委再增加、制定独立设置的康复、护理、消毒等五类机构的基本标准及管理规范,拓展社会投资领域,推动健康服务业新业态发展。

3、进一步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程式,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两证合一”

4、进一步提升医疗领域对外开放水准。外国医疗机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者合作形式设立的诊所,放宽外方投资股权比例不超过70%的限制。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投资者分别按照CEPA和ECFA协议执行。

5、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的限制。

6、加快推进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医师“一次注册、区域有效”,为医师多点执业打通审批环节的“最后一公里”。为社会办医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撑。

 

其中第2条的举措,结合之前卫计委已经批准、制定的五类独立设置机构基,使得社会资本可以投资的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增加到了十种。

1、医学检验实验室

2、病理诊断中心

3、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4、血液透析中心

5、安宁疗护中心

6、康复医疗中心

7、护理中心

8、消毒供应中心

9、中小型眼科医院

10、健康体检中心

 

卫计委推出了卫生计生领域“放管服”十项重点改革举措

增加的原因在哪?有什么好处?对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养老服务有什么影响和促进?请看完本文。

 

卫计委领导点赞香港诊所大楼模式

在回答记者关於为何要增加这些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我们第一批次增加影像、检验等五个类别的医疗机构,主要是基於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我们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还是比较庞大的,现在全国医院有29000多家,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接近100万家。如果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开设检验、影像、病理科室,专业人员不够,比如现在病理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还是短缺的另外一方面,二是小而散地设置这些辅助医技科室,品质没有办法保证。所以我们基於这样的考虑,整合相关的资源,集中设置协力厂商或者二级以上医院的相应资源,对这些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开放,有利於集中有限的医疗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分享,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准。另外一些高端的比如像基因测序这些检验技术,在一家医院开展的业务量也不是很多,不符合成本效益,如果能有协力厂商独立的来提供服务,利用契约式的方式进行管理,也有利於实现资源分享,也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同时也有利於质控,保证我们的医疗品质和医疗安全。

香港的很多诊所和医疗机构都集中在一些大楼里,形成“诊所大厦”

另外一方面,比如香港,在座的媒体朋友大概也看过,一座写字楼里会有很多诊所,这些诊所给患者看病之后,需要做的检查,可以到协力厂商机构去检查,大家共用医技的资源,这也是国际上的经验。基於这些方面的考虑,我们增设了这五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一方面是促进社会力量办医(欢迎关於对设立“诊所”大楼、国际医疗健康中心、国际健康城等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与中国诊所联盟主编微信sryslm交流、沟通、合作),因为根据目前的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区域医学影像中心342个,区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是689的,区域病理诊断中心185个,血液透析中心147个,安宁疗护中心13个。在这里边有一部分是属於二级以上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大部分还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社会力量在这些领域投资的意愿还是很强烈的,目前主要是以社会力量举办为主,也很有力地激发了社会力量的投资活力。

下一步,我们也鼓励举办连锁化、集团化,一方面有利於质控,另一方面有利於资源分享,再一个也符合我们的成本效益。所以,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连锁化、集团化、成规模、上档次地提供这样一个协力厂商服务。

香港旺角中心里集中了好几百家诊所

 

一些诊所大楼里的各种诊所楼层指引牌

 

诊所大楼里的各种诊所楼层指引牌

 

这一次卫计委准备再新增五类独立设置的机构类别,现在正在起草制定相关标准,这五类包括独立设置的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之所以再新增这五类,主要是基於几个考虑,一方面国家在推进医养结合,医疗需求是老年人养老的最大需求,我们已经设置了安宁疗护中心,主要是针对中末期疾病的患者,比如晚期肿瘤的患者。这次新增的两类,一个是康复医疗中心,另一个是护理中心,主要针对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长期的慢性病需求。比如有一些日间护理和照护,可以在护理中心,还有一些有康复需求的,可以到康复医疗中心。

  

另外,关於健康体检中心,还有中小型眼科医院,目前社会力量提出来的申请比较多的,社会力量要跟公立医疗服务体系错位发展,更多的还是瞄准非基本医疗的需求。我们准备针对体检中心专门来做它的基本标准,也方便社会力量举办这一类医疗机构,满足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

还有一类是消毒供应中心,我们知道消毒供应中心事关医院感染控制,也是医疗安全不可突破的底线。规模比较小的基层医疗群微信sryslm卫生机构,还有级别比较低的一些医院,在消毒供应方面缺少力量,由此也会导致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所以我们现在借鉴了一些国际经验,也是基於一些地方前期做了一定的探索,我们比照著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的思路和原则,一方面鼓励大医院,如三级医院,把它的消毒供应中心向区域开放,集中进行消毒处理,为这些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另一方面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协力厂商的集中消毒供应中心,为这些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方面的服务,实现区域资源分享。我们知道,现在在欧洲,有很多国家都已经在采用这样一种模式,独立设置的协力厂商消毒供应中心和医疗机构之间采取契约式服务模式,一方面有利於提高医院运行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准,保障医疗品质和医疗安全。

为何香港模式被认可?因为没有号贩子 看病先去诊所

者在香港生活了8年,难免会有伤风感冒、肠胃不适需要求医的情况,对香港医院的看病流程颇为熟悉。香港的医疗体系分为公营及私营两种,公营医疗机构属於医院管理局辖下,包括公营医院、普通科门诊、专科门诊、母婴健康院、长者健康中心等,因有政府财政补贴,看病非常便宜,是市民求医首选。此外,还有私营医疗机构如私家医院、私家医生诊所及私家中医诊所等,市民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医疗服务。

在香港共有42家公立医院,不同於内地的医院制度,公立医院只设有专科及急症室。如果你有头疼脑热,或者偶发性身体不适,需要看医生,并不能直接前往公立医院。即使到了医院,医院也不会提供医疗服务。这种情况市民首先要到分布於港九各区的近80家普通科门诊挂号看病,这80家普通科门诊亦属於医管局系统,此举可将轻微病症的病患分流,减轻公立医院的人流压力。

普通科门诊可提供一般的护理服务,如药物注射、换药、处理伤口等,也会给病情稳定的长期病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提供常规治疗,还有就是症状相对较轻的偶发性疾病病人,如感冒、肠胃炎等。因为有政府资助,门诊费用便宜,每次看病只需45港元左右,当中已包括了挂号、医生看诊费和三日剂量的药费,故供不应求,市民有时需要花上数小时排队挂号才能看上病。

为了解决挂号难的问题,自2006年起,香港医院管理局推出普通科门诊电话预约系统,市民可于任何时间致电,预约未来24小时内的看诊名额,一来方便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预约,二来可防止大家排队挂号时交叉感染病菌。

电话预约时,首先需提供身份证号码,系统会告诉预约者在未来24小时内,附近有哪些诊所还有名额,然后便会自动派一个时间给你。在名额充足情况下,可自行选择时段,不过以记者的亲身经历来说,普通科门诊非常难预约,曾试过一上午都打不进热线电话的情况,可以分配到号码已是万幸,根本没有机会考虑选择什么时间。一旦确认预约,便要在指定时间就诊,超过15分钟预约便作废。

看专科需有转诊信 去医院排期至少等半年

记得网上流传的视频中,到北京挂号看病的女子是因为要排一个肠胃专家的门诊,300元的号却被索要4500元,故有了怒駡票贩子的一幕。而香港的公立医院是不提供直接预约专科门诊服务的,故不会出现同样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看到专科医生呢?

首先第一步都是要看普通科门诊。普通科医生询问过症状及做简单检查后,会写一封转诊介绍信,将病人转介往公立医院的专科门诊或私人执业专科医生。这封转介信非常重要,会列出初步诊断和临床症状资料,令专科门诊的医护人员可以判断病人的情况及界定紧急程度,然后根据病情紧急程度作出分流,确保紧急的病人可以尽早得到治理。

不过事实上,由於资源紧张,专科门诊的轮候时间超长,根据医管局网站资料显示,最长的专科门诊新症轮候时间达到125星期,即需等候两年半,最短也需等候半年至九个月时间。而且在公立医院看专科,也不能指定主治医生,全都要听从医院分配。所以有些人也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看私家医院或某位指定的私家医生,可第一时间得到治疗。

公立医院普通的手术一般也需排队等候数年,所以有些人也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看私家医院或私家医生,可第一时间得到治疗。

虽然等候时间长,香港大多数市民看病仍是首选公立医院,因为看病便宜。普通科门诊45元、专科门诊首次100元,其后每次60元、急症室100元、住院按每天100元收费,治疗费、医生费、手术费全部包括在内,不需额外支付。这也是公立医疗系统长期超负荷运作的原因之一。

香港诊所大楼模式被认可

在香港私人诊所很普遍。

林子健(化名)医生正在能望到维多利亚港的办公室内,为病人看诊。诊疗时间已过大半(35分钟),剩下的寒暄时间中,他和病人聊起了内地的一单新闻,"内地医疗制度也开始改革了,花几块钱但是要等很久,和几百块钱看诊但是时间可控,你会选哪个?”

病人果断回答,"当然是后者,等候的时间也是成本啊!"在他们看来,选择私人诊所还是公立医院,只是各取所需。

私人诊所在香港遍地都是,它们或隐身於像中环、尖沙咀、铜锣湾、旺角等寸土寸金的写字楼内,或于各社区楼盘里,由於成行成市,被街坊们称为"医生楼",聚集了各科医生,还有各种诊疗检查,两三层楼里囊括了医院全部科室,与大医院无异,虽然收费不低,却早已为普通市民所接受。

 

黄民说:在香港,医生不能卖广告,全凭口碑

铜锣湾Sogo百货商城正对面的一栋写字楼里,其中一层楼有三家诊所,一家护理机构。

黄民(化名)医生的诊所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内科医生,在业内他也被称为家庭医生,来这里看病的主要是一些身体检查、感冒或者是一些慢性病开药等。

这不是他唯一的诊所,黄民医生还有另外两家诊所,分别在香港仔和尖沙咀,时间从早上10时排到晚上8时,忙起来一天要看三四十个病人,并不比公立医院轻松多少。

“为什么要分三家诊所赶场?”

黄民说,“因为在香港,医生不能卖广告,全凭口碑,所以一开始要尽可能覆盖更多区域,每个区域都会有就医需要。”

他在这家诊所出诊的时间是下午1时30分至下午4时,3平方米左右的等候大厅里,一部42英寸的液晶电视正在回圈播放著当晚香港黄金时段的“肥皂剧”。

连成一排的软沙发已经坐满了等候的病人,他们不少是熟识的街坊,三三两两坐著聊天。

沙发旁边摆放著一台空气净化器。一个身著便装化著淡妆的女生就是这所诊所的护士,她只负责安排病人轮候看症和取药,所有检查和注射都由医生来完成。

优质的服务也意味著更高的诊金,看个伤风咳嗽大概要350港元

这些场景合并在一起总让人产生错觉,这真的是医院吗?

事实上,这样的“医生楼”在香港比比皆是,有的私人诊所还占据了几层楼。

像尖沙咀一带的“医生楼”里,可以找到专科医生看诊,还可以做类似CT等的大型检查,同时还配有一些康复专案。诊所的面积也更大,很多医生办公室里还会特意配有冰箱、咖啡机等各种能为病人减压的小设备。

初来的病人只需要在写字楼底下看“水牌”(类似医生的简介)寻找医生即可。

 

但优质的服务、舒适的环境同时也意味著更高的诊金。一位从医数十年的风湿专科医生告诉记者,他们的收费确实比公立医院高出很多,普通公立医院的诊金大约60港元左右,但要一大早去医院拿号轮候,也许要一直等到下午。

而来私人诊所看诊,只要提前预约好时间前后不会超过1个小时,这其中还包括医生平均45分钟的诊疗时间、等候时间、取药以及各种检查的时间。但是看“家庭医生”类似伤风咳嗽这类大概需要的诊金为350港元,而看专科医生类似风湿、肝肠、心肺等,光诊金就需要1500港元左右,加上拿药一般要在2000港元以上。

“香港一开始出现私人诊所时,医生也是同时兼著公立医院的医生身份”

林子健曾经在一家公立医院当了10年医生,,像他这样资历的公立医院医生月收入也能有十几万港元,但相对私人诊所还是算少的,且工作量也较大。所以他婉拒了医院领导们的各种挽留,自己开起了私人诊所。

“其实开私人诊所还是有风险的。”林子健坦言,在香港一个医生出来开私人诊所,至少需要“守”一到两年,因为中心区一家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的私人诊所,都需要约200万港元的成本。

“一旦你开了私人诊所,你的身份就不再仅仅是医生,而是兼具了医生、生意人和管理者的三重身份。”(对此专注医生创业研究的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微信公号kgn091主编高私傅表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医生同时分身生意人和管理者角色比较难,可以参考酒店行业,有专业的酒店托管和运营机构,未来不排除投资人、医生和运营管理者三分开的合作模式。)

林子健每天从10:00上班,18:00下班,但8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一般只会看10个病人,当然如果生意比较好的时候也会看20个,每个病人看诊的时间约45分钟。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私人医生一天也看30多个医生,但是病人体验差,医生看诊的效果也不好。”林子健笑著说,当经过市场洗礼后,私人医生会越来越注意这些细节,“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医生每天都穿西装打领带。为什么啊?很简单,病人交几千块诊金来看病,你穿著短裤拖鞋合适吗?”

当然除了为病人看诊,他还需要考虑诊所如何盈利,同时还要考虑诊所的管理问题,请多少个护士,租金水电等等。

“这些我们都已经一步步经历过了,香港一开始出现私人诊所时,医生也是同时兼著公立医院的医生身份,慢慢才开始脱离,这样更有安全感些,所以我相信广东渐渐会有更多医生迈出这一步的。”林子健说。

 

香港很多诊所都开在商场、写字楼和住宅楼里

 

香港某私人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