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動態消息
2
2017年媒體報導
3
香港診所大樓模式為何被衛計委領導點讚?4
http://www.mse.org.tw/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7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597號8樓之3
【本站記者綜合報導】   中國臺灣網12月10日訊 (記者 王亞靜)9日下午,“臺灣牛樟芝輸入標準工作成果發佈會暨兩岸中醫藥合作戰略簽約儀式”在北京紫玉山莊舉行。河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吳曉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台港澳交流中心主任楊金生等領導,以及來自海峽兩岸的醫藥界專家學者、企業家共100余人出席發佈會。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與河北省內丘縣政府簽訂了《海峽兩岸青年中醫中醫論壇》,台聲雜誌社竇為龍總編輯、內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秦中堂、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會長馮涵瑛簽署《海峽兩岸青年中醫藥論壇》共同主辦方   發佈會上,臺灣中華海峽兩岸牛樟芝產業發展協會會長吳一昌介紹了臺灣牛樟芝輸入大陸行業的程式和過程。他表示,在2015年海峽論壇上,大會組委會宣佈的眾多惠台政策中,牛樟芝被列為臺灣首批20年以上中草藥允許正式進口大陸的種類之一。直到今年10月份,經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知,臺灣牛樟芝合法輸入大陸標準制定完成,准予申報進口。 臺灣中華海峽兩岸牛樟芝產業發展協會會長 吳一昌  致詞演說     今年7月份,國家公佈新的《中醫藥法》,對於中藥材的運用有了全新的規範,牛樟芝的運用也進入新的里程碑。這是兩岸中醫藥合作的重要指針專案。隨著《大陸進口臺灣牛樟芝標準》頒佈施行,這不僅有助於臺灣牛樟芝產業可合法輸入大陸市場,並依中草藥銷售標準來規範,而且還可以通過大陸市場成為主流中草藥,並使臺灣牛樟芝走上國際舞臺。   在簽約揭牌儀式上,臺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分別與河北省內丘縣政府簽訂了《海峽兩岸中醫藥技術交流基地》,與河北省中醫院簽訂了《海峽兩岸牛樟芝抗腫瘤人體實驗技術研發基地》《海峽兩岸牛樟芝院內製劑產學合作研發基地》,與河北省武安市政府簽訂了《海峽兩岸牛樟芝產業與田園綜合體發展園區》,與吉林大學簽訂了《海峽兩岸牛樟芝產業技術研發基地》,與甘肅廣河縣政府簽訂了《海峽兩岸牛樟芝產業與田園綜合體發展園區》,與武漢天美乳腺病專科醫院簽訂了《海峽兩岸牛樟芝抗乳腺癌人體試驗技術研發基地》等8大項合作協定。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與河北省內丘縣政府簽訂了《海峽兩岸中醫藥技術交流基地》等8大項合作協議。項目支持企業為台灣樹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海兩岸牛樟芝產業發展協會與河北省中醫院簽訂了《海峽兩岸牛樟菇菌抗腫瘤人體試驗技術研發基地》,項目支持企業為台灣樹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海兩岸牛樟芝產業發展協會與武漢天美乳腺專科醫院簽訂了《海峽兩岸牛樟菇菌抗乳腺癌人體試驗技術研發基地》,項目支持企業為台灣王師傅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兩岸產業合作專案合作協定簽訂儀式上,以羅欣生技開發有限公司分別與北京竄山地龍中醫醫學研究院、深圳養福堂中醫館有限公司、寧夏州恒廣藥業有限公司、浙江坤維醫藥有限公司、湖南景和春天健康產業有限公司;鼎盛兆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宏珍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遠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亞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老深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簽了合作協定。 各家廠商兩岸產業合作項目合作協議簽訂儀式   各位簽約代表上臺落印。 會場概況與各與會嘉賓 http://www.mse.org.tw/hot_256089.html 臺灣牛樟芝輸入標準工作成果發佈會在京舉行 簽約成果豐碩 2023-11-20 2024-11-20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7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597號8樓之3 http://www.mse.org.tw/hot_256089.html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7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597號8樓之3 http://www.mse.org.tw/hot_25608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1-2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256089.html

資料來源: 醫療產業必粉

高私傅提要: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近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推薦並提醒記者們關注香港的“診所大樓”模式,她介紹香港的一座寫字樓裡會有很多診所,這些診所給患者看病之後,需要做的檢查,可以到協力廠商機構去檢查,大家共用醫技的資源,這也是國際上的經驗。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衛計委近期新增設了五類獨立設置的醫療機構。

正文——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有關“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進展和成效。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法制司副巡視員龔向光介紹國家衛計委推出了衛生計生領域“放管服”十項重點改革舉措,其中包括:取消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的審批,實行備案制;進一步簡化醫療機構審批程式以及進一步提升醫療領域對外開放水準;增加康復、體檢等五類單獨設置的醫療機構等。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了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的有關工作進展情況。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毛羽副主任向大家重點介紹了北京市醫師電子化註冊工作的進展情況。

其中衛生計生領域“放管服”十項重點改革舉措、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進展、以及下一步要重點抓好的幾項工作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高私傅整理、歸納如下,供大家參看:

1、取消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的審批,實行備案制。

2、衛計委再增加、制定獨立設置的康復、護理、消毒等五類機構的基本標準及管理規範,拓展社會投資領域,推動健康服務業新業態發展。

3、進一步簡化醫療機構審批程式,二級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兩證合一”

4、進一步提升醫療領域對外開放水準。外國醫療機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以合資或者合作形式設立的診所,放寬外方投資股權比例不超過70%的限制。香港、澳門以及臺灣地區投資者分別按照CEPA和ECFA協議執行。

5、取消對社會辦醫療機構數量和地點的限制。

6、加快推進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醫師“一次註冊、區域有效”,為醫師多點執業打通審批環節的“最後一公里”。為社會辦醫提供了寶貴的人才支撐。

 

其中第2條的舉措,結合之前衛計委已經批准、制定的五類獨立設置機構基,使得社會資本可以投資的獨立設置的醫療機構增加到了十種。

1、醫學檢驗實驗室

2、病理診斷中心

3、醫學影像診斷中心

4、血液透析中心

5、安寧療護中心

6、康復醫療中心

7、護理中心

8、消毒供應中心

9、中小型眼科醫院

10、健康體檢中心

 

衛計委推出了衛生計生領域“放管服”十項重點改革舉措

增加的原因在哪?有什麼好處?對社會資本投資醫療、養老服務有什麼影響和促進?請看完本文。

 

衛計委領導點贊香港診所大樓模式

在回答記者關於為何要增加這些獨立設置的醫療機構時,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我們第一批次增加影像、檢驗等五個類別的醫療機構,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我們國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還是比較龐大的,現在全國醫院有29000多家,全國的醫療衛生機構數量接近100萬家。如果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開設檢驗、影像、病理科室,專業人員不夠,比如現在病理這方面的專業人員還是短缺的另外一方面,二是小而散地設置這些輔助醫技科室,品質沒有辦法保證。所以我們基於這樣的考慮,整合相關的資源,集中設置協力廠商或者二級以上醫院的相應資源,對這些基層醫療機構進行開放,有利於集中有限的醫療資源,實現區域資源分享,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準。另外一些高端的比如像基因測序這些檢驗技術,在一家醫院開展的業務量也不是很多,不符合成本效益,如果能有協力廠商獨立的來提供服務,利用契約式的方式進行管理,也有利於實現資源分享,也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同時也有利於質控,保證我們的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

香港的很多診所和醫療機構都集中在一些大樓裡,形成“診所大廈”

另外一方面,比如香港,在座的媒體朋友大概也看過,一座寫字樓裡會有很多診所,這些診所給患者看病之後,需要做的檢查,可以到協力廠商機構去檢查,大家共用醫技的資源,這也是國際上的經驗。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我們增設了這五類獨立設置的醫療機構,一方面是促進社會力量辦醫(歡迎關於對設立“診所”大樓、國際醫療健康中心、國際健康城等話題感興趣的朋友與中國診所聯盟主編微信sryslm交流、溝通、合作),因為根據目前的統計,截止到目前,全國共有區域醫學影像中心342個,區域醫學檢驗實驗室是689的,區域病理診斷中心185個,血液透析中心147個,安寧療護中心13個。在這裡邊有一部分是屬於二級以上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大部分還是由社會力量舉辦的。未來的發展方向,從我們瞭解的情況來看,社會力量在這些領域投資的意願還是很強烈的,目前主要是以社會力量舉辦為主,也很有力地激發了社會力量的投資活力。

下一步,我們也鼓勵舉辦連鎖化、集團化,一方面有利於質控,另一方面有利於資源分享,再一個也符合我們的成本效益。所以,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要連鎖化、集團化、成規模、上檔次地提供這樣一個協力廠商服務。

香港旺角中心裡集中了好幾百家診所

 

一些診所大樓裡的各種診所樓層指引牌

 

診所大樓裡的各種診所樓層指引牌

 

這一次衛計委準備再新增五類獨立設置的機構類別,現在正在起草制定相關標準,這五類包括獨立設置的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消毒供應中心、中小型眼科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之所以再新增這五類,主要是基於幾個考慮,一方面國家在推進醫養結合,醫療需求是老年人養老的最大需求,我們已經設置了安寧療護中心,主要是針對中末期疾病的患者,比如晚期腫瘤的患者。這次新增的兩類,一個是康復醫療中心,另一個是護理中心,主要針對機構養老、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等長期的慢性病需求。比如有一些日間護理和照護,可以在護理中心,還有一些有康復需求的,可以到康復醫療中心。

  

另外,關於健康體檢中心,還有中小型眼科醫院,目前社會力量提出來的申請比較多的,社會力量要跟公立醫療服務體系錯位發展,更多的還是瞄準非基本醫療的需求。我們準備針對體檢中心專門來做它的基本標準,也方便社會力量舉辦這一類醫療機構,滿足不同層次的健康需求。

還有一類是消毒供應中心,我們知道消毒供應中心事關醫院感染控制,也是醫療安全不可突破的底線。規模比較小的基層醫療群微信sryslm衛生機構,還有級別比較低的一些醫院,在消毒供應方面缺少力量,由此也會導致在醫院感染控制方面會出現一些安全隱患。所以我們現在借鑒了一些國際經驗,也是基於一些地方前期做了一定的探索,我們比照著檢驗中心和影像中心的思路和原則,一方面鼓勵大醫院,如三級醫院,把它的消毒供應中心向區域開放,集中進行消毒處理,為這些基層醫療機構提供相應的服務。另一方面也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協力廠商的集中消毒供應中心,為這些醫療機構提供消毒供應方面的服務,實現區域資源分享。我們知道,現在在歐洲,有很多國家都已經在採用這樣一種模式,獨立設置的協力廠商消毒供應中心和醫療機構之間採取契約式服務模式,一方面有利於提高醫院運行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高醫院感染控制水準,保障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

為何香港模式被認可?因為沒有號販子 看病先去診所

者在香港生活了8年,難免會有傷風感冒、腸胃不適需要求醫的情況,對香港醫院的看病流程頗為熟悉。香港的醫療體系分為公營及私營兩種,公營醫療機構屬於醫院管理局轄下,包括公營醫院、普通科門診、專科門診、母嬰健康院、長者健康中心等,因有政府財政補貼,看病非常便宜,是市民求醫首選。此外,還有私營醫療機構如私家醫院、私家醫生診所及私家中醫診所等,市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醫療服務。

在香港共有42家公立醫院,不同於內地的醫院制度,公立醫院只設有專科及急症室。如果你有頭疼腦熱,或者偶發性身體不適,需要看醫生,並不能直接前往公立醫院。即使到了醫院,醫院也不會提供醫療服務。這種情況市民首先要到分佈於港九各區的近80家普通科門診掛號看病,這80家普通科門診亦屬於醫管局系統,此舉可將輕微病症的病患分流,減輕公立醫院的人流壓力。

普通科門診可提供一般的護理服務,如藥物注射、換藥、處理傷口等,也會給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提供常規治療,還有就是症狀相對較輕的偶發性疾病病人,如感冒、腸胃炎等。因為有政府資助,門診費用便宜,每次看病只需45港元左右,當中已包括了掛號、醫生看診費和三日劑量的藥費,故供不應求,市民有時需要花上數小時排隊掛號才能看上病。

為了解決掛號難的問題,自2006年起,香港醫院管理局推出普通科門診電話預約系統,市民可于任何時間致電,預約未來24小時內的看診名額,一來方便大家根據自身情況做出預約,二來可防止大家排隊掛號時交叉感染病菌。

電話預約時,首先需提供身份證號碼,系統會告訴預約者在未來24小時內,附近有哪些診所還有名額,然後便會自動派一個時間給你。在名額充足情況下,可自行選擇時段,不過以記者的親身經歷來說,普通科門診非常難預約,曾試過一上午都打不進熱線電話的情況,可以分配到號碼已是萬幸,根本沒有機會考慮選擇什麼時間。一旦確認預約,便要在指定時間就診,超過15分鐘預約便作廢。

看專科需有轉診信 去醫院排期至少等半年

記得網上流傳的視頻中,到北京掛號看病的女子是因為要排一個腸胃專家的門診,300元的號卻被索要4500元,故有了怒駡票販子的一幕。而香港的公立醫院是不提供直接預約專科門診服務的,故不會出現同樣的情況。那麼,怎樣才能看到專科醫生呢?

首先第一步都是要看普通科門診。普通科醫生詢問過症狀及做簡單檢查後,會寫一封轉診介紹信,將病人轉介往公立醫院的專科門診或私人執業專科醫生。這封轉介信非常重要,會列出初步診斷和臨床症狀資料,令專科門診的醫護人員可以判斷病人的情況及界定緊急程度,然後根據病情緊急程度作出分流,確保緊急的病人可以儘早得到治理。

不過事實上,由於資源緊張,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超長,根據醫管局網站資料顯示,最長的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達到125星期,即需等候兩年半,最短也需等候半年至九個月時間。而且在公立醫院看專科,也不能指定主治醫生,全都要聽從醫院分配。所以有些人也會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選擇看私家醫院或某位指定的私家醫生,可第一時間得到治療。

公立醫院普通的手術一般也需排隊等候數年,所以有些人也會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選擇看私家醫院或私家醫生,可第一時間得到治療。

雖然等候時間長,香港大多數市民看病仍是首選公立醫院,因為看病便宜。普通科門診45元、專科門診首次100元,其後每次60元、急症室100元、住院按每天100元收費,治療費、醫生費、手術費全部包括在內,不需額外支付。這也是公立醫療系統長期超負荷運作的原因之一。

香港診所大樓模式被認可

在香港私人診所很普遍。

林子健(化名)醫生正在能望到維多利亞港的辦公室內,為病人看診。診療時間已過大半(35分鐘),剩下的寒暄時間中,他和病人聊起了內地的一單新聞,"內地醫療制度也開始改革了,花幾塊錢但是要等很久,和幾百塊錢看診但是時間可控,你會選哪個?”

病人果斷回答,"當然是後者,等候的時間也是成本啊!"在他們看來,選擇私人診所還是公立醫院,只是各取所需。

私人診所在香港遍地都是,它們或隱身於像中環、尖沙咀、銅鑼灣、旺角等寸土寸金的寫字樓內,或于各社區樓盤裡,由於成行成市,被街坊們稱為"醫生樓",聚集了各科醫生,還有各種診療檢查,兩三層樓裡囊括了醫院全部科室,與大醫院無異,雖然收費不低,卻早已為普通市民所接受。

 

黃民說:在香港,醫生不能賣廣告,全憑口碑

銅鑼灣Sogo百貨商城正對面的一棟寫字樓裡,其中一層樓有三家診所,一家護理機構。

黃民(化名)醫生的診所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內科醫生,在業內他也被稱為家庭醫生,來這裡看病的主要是一些身體檢查、感冒或者是一些慢性病開藥等。

這不是他唯一的診所,黃民醫生還有另外兩家診所,分別在香港仔和尖沙咀,時間從早上10時排到晚上8時,忙起來一天要看三四十個病人,並不比公立醫院輕鬆多少。

“為什麼要分三家診所趕場?”

黃民說,“因為在香港,醫生不能賣廣告,全憑口碑,所以一開始要盡可能覆蓋更多區域,每個區域都會有就醫需要。”

他在這家診所出診的時間是下午1時30分至下午4時,3平方米左右的等候大廳裡,一部42英寸的液晶電視正在迴圈播放著當晚香港黃金時段的“肥皂劇”。

連成一排的軟沙發已經坐滿了等候的病人,他們不少是熟識的街坊,三三兩兩坐著聊天。

沙發旁邊擺放著一台空氣淨化器。一個身著便裝化著淡妝的女生就是這所診所的護士,她只負責安排病人輪候看症和取藥,所有檢查和注射都由醫生來完成。

優質的服務也意味著更高的診金,看個傷風咳嗽大概要350港元

這些場景合併在一起總讓人產生錯覺,這真的是醫院嗎?

事實上,這樣的“醫生樓”在香港比比皆是,有的私人診所還佔據了幾層樓。

像尖沙咀一帶的“醫生樓”裡,可以找到專科醫生看診,還可以做類似CT等的大型檢查,同時還配有一些康復專案。診所的面積也更大,很多醫生辦公室裡還會特意配有冰箱、咖啡機等各種能為病人減壓的小設備。

初來的病人只需要在寫字樓底下看“水牌”(類似醫生的簡介)尋找醫生即可。

 

但優質的服務、舒適的環境同時也意味著更高的診金。一位從醫數十年的風濕專科醫生告訴記者,他們的收費確實比公立醫院高出很多,普通公立醫院的診金大約60港元左右,但要一大早去醫院拿號輪候,也許要一直等到下午。

而來私人診所看診,只要提前預約好時間前後不會超過1個小時,這其中還包括醫生平均45分鐘的診療時間、等候時間、取藥以及各種檢查的時間。但是看“家庭醫生”類似傷風咳嗽這類大概需要的診金為350港元,而看專科醫生類似風濕、肝腸、心肺等,光診金就需要1500港元左右,加上拿藥一般要在2000港元以上。

“香港一開始出現私人診所時,醫生也是同時兼著公立醫院的醫生身份”

林子健曾經在一家公立醫院當了10年醫生,,像他這樣資歷的公立醫院醫生月收入也能有十幾萬港元,但相對私人診所還是算少的,且工作量也較大。所以他婉拒了醫院領導們的各種挽留,自己開起了私人診所。

“其實開私人診所還是有風險的。”林子健坦言,在香港一個醫生出來開私人診所,至少需要“守”一到兩年,因為中心區一家面積在20平方米左右的私人診所,都需要約200萬港元的成本。

“一旦你開了私人診所,你的身份就不再僅僅是醫生,而是兼具了醫生、生意人和管理者的三重身份。”(對此專注醫生創業研究的高端私人醫生服務微信公號kgn091主編高私傅表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醫生同時分身生意人和管理者角色比較難,可以參考酒店行業,有專業的酒店託管和運營機構,未來不排除投資人、醫生和運營管理者三分開的合作模式。)

林子健每天從10:00上班,18:00下班,但8個小時的時間裡,他一般只會看10個病人,當然如果生意比較好的時候也會看20個,每個病人看診的時間約45分鐘。

“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私人醫生一天也看30多個醫生,但是病人體驗差,醫生看診的效果也不好。”林子健笑著說,當經過市場洗禮後,私人醫生會越來越注意這些細節,“很多像我們這樣的醫生每天都穿西裝打領帶。為什麼啊?很簡單,病人交幾千塊診金來看病,你穿著短褲拖鞋合適嗎?”

當然除了為病人看診,他還需要考慮診所如何盈利,同時還要考慮診所的管理問題,請多少個護士,租金水電等等。

“這些我們都已經一步步經歷過了,香港一開始出現私人診所時,醫生也是同時兼著公立醫院的醫生身份,慢慢才開始脫離,這樣更有安全感些,所以我相信廣東漸漸會有更多醫生邁出這一步的。”林子健說。

 

香港很多診所都開在商場、寫字樓和住宅樓裡

 

香港某私人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