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動態消息
2
2025年媒體報導
3
高雄鼬獾「狂犬病」暴走!登山者驚魂PO文慘遭狠咬 動保處:加強防疫4
http://www.mse.org.tw/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為響應「4月11日國際巴金森氏症日」,RBI瑞金抗齡照護基金會攜手聯合勸募,共同發起「過暮不忘・戰勝帕金森氏症」系列活動,鼓勵帕金森氏症患者運用多元復健策略延緩病情退化,同時呼籲社會大眾及早養成運動習慣,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生。 認識巴金森氏症 不可逆的神經退化疾病,影響動作與生活品質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且漸進性的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源自大腦基底核的神經回路受損,導致多巴胺分泌不足,進而影響動作控制與肌肉協調。患者中後期常出現前傾姿勢、小步步態、平衡不穩與身體不對稱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影響基本日常生活,並提高跌倒風險。 四大常見姿勢問題 物理治療師解析帕金森氏症動作障礙 在「巴金森氏症物理治療工作坊」中,物理治療師劉昕璇指出,帕金森氏症常見姿勢障礙包括: 身體前傾(前屈姿勢):頭部與軀幹前傾,重心前移,跌倒風險增加。  小步步態:肌肉僵硬、動作遲緩導致步伐縮短,行走困難。  平衡能力下降:轉彎或快速移動時容易失衡。  身體偏斜:單側姿勢不對稱,造成動作障礙與協調問題。 居家動作訓練三式早期介入復健,有效減緩退化與跌倒風險 劉昕璇建議帕金森氏症患者可在疾病早期進行下列動作訓練,改善姿勢穩定性: 上下延伸:坐姿雙手向上伸展,如摸天花板般延展脊柱,提升軀幹穩定度。  軸向旋轉:坐姿扭轉身體,改善脊椎靈活性與左右協調性。  前後開合:配合呼吸節奏進行拱背與展胸動作,有助舒緩肌肉與穩定情緒。  (詳細動作說明影片:R基金會 https://youtu.be/n6RnolqqDCU) 多元復健方案啟動結合物理治療、音樂、正念與瑜珈 提供全方位身心支持 運動與復健若能及早介入,不僅有助於改善步態、語言與營養吸收,也能延長生活自理能力與行動力。R基金會長期推動靜心瑜珈、費登奎斯方法、音樂語言治療與正念練習等工作坊,提供帕友從身到心的整合照護。 研究證實,太極、瑜珈、跑步、北歐健走、桌球及虛擬實境體感遊戲….等多樣化運動,都能有效提升帕金森氏症患者的運動能力與生活品質。 帕友感性分享:「我原本連走路都困難,透過音樂治療和步態訓練,我現在不僅能行走,還能隨著音樂跳舞,這真的是我人生中的奇蹟!」 靜心瑜珈打破距離限制線上課程連結全台帕友穩定情緒、提升身心健康 除了實體課程外,R基金會也開設線上靜心瑜珈課程,讓帕友突破時空限制,與全台夥伴一起練習。學員表示:「透過靜心瑜珈的呼吸練習、冥想與梵唱,我學會與疾病和平共處,這些練習彷彿是內在良藥,幫助我穩定身心。」 運動是最好的藥搭配規律用藥與運動,延緩退化、延長蜜月期 劉昕璇強調:「帕金森氏症的『蜜月期』大約持續七年,這段期間若能配合藥物與有效運動,將顯著提升日後的行動能力與獨立性。」 復健專科醫師謝宜熹也建議,患者每日應進行至少30分鐘的「有覺知運動」(如正念、瑜珈、體感遊戲等),可分次進行,提升效果。這些訓練同時也有助於舒緩焦慮、憂鬱等精神症狀,是全人照護的重要一環。 全民關注帕金森 推動接力行動 R基金會邀請你與帕友並肩同行、挺直前行 R基金會期盼透過系列行動,讓更多人了解帕金森氏症的挑戰與可行對策,協助患者穩定步態、改善動作障礙、重拾生活自信。  讓我們一起推動「過暮不忘・巴金森接力動起來」公益行動,陪伴帕友走得更穩、活得更好、心靈不孤單。   掌握最新公益活動與健康資訊,請追蹤R基金會: 官方網站:https://rf198.weebly.com/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rbi198001  聯絡電話:04-22601983 / 0937-098811 http://www.mse.org.tw/hot_513063.html 響應411國際巴金森症日 R基金會啟動「過暮不忘」行動,推廣有效運動對抗神經退化 2025-04-11 2026-04-11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13063.html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51306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4-11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513063.html

圖/文 轉載自太報 施書瑜

一名山友日前與家人前往高雄茂林區鳴海山登山,突遭鼬獾攻擊,該名山友驚魂PO文表示「鼬獾從樹洞出現追我們,非常兇狠咬住不放,還好只是咬到褲管」,並提醒適逢驚蟄動物都出來了,近期上山建議穿長褲+長筒雨鞋,對此,高市府農業局證實今年有2隻鼬獾屍體驗出狂犬病,強調已加強防疫措施。

高市府農業局表示,過去兩年內,雖然曾接獲過22宗動物屍體送驗的案件,其中3隻鼬獾的檢驗結果為陰性,但今年桃源區發現的2隻鼬獾屍體經檢驗確認狂犬病陽性,目前已加強周邊犬貓注射狂犬病疫苗防範。


高雄鼬獾「狂犬病」暴走!登山者驚魂PO文慘遭狠咬。截自臉書登山通報站

近日有山友與家人前往茂林區鳴海山登山,並在臉書登山通報PO文表示「鼬獾攻擊」,該名山友指出,適逢驚蟄動物都出來了,當時突然遭到從樹洞竄出的鼬獾追逐,且非常兇狠咬住不放,還好只是咬到褲管,提醒近期上山建議穿長褲+長筒雨鞋。

農業局動保處則說明,鼬獾是夜行性動物,通常白天躲藏不露面。若出現異常行為,像是主動攻擊人類,很可能是因為侵犯了其領地或感染了狂犬病,呼籲民眾登山時持杖、穿厚鞋,以防萬一。

動保處強調,鼬獾是台灣狂犬病的主要威脅,民眾若發現野生動物屍體,應避免接觸,並立即通知相關單位處理,除了加強對當地犬貓狂犬病疫苗注射的推動,將持續進行偏鄉地區的犬貓絕育、晶片植入及疫苗注射活動,去年已成功完成近300場次,預計今年將完成250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