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動態消息 > 2024年媒體報導 > 落實預防醫學/實踐上醫治未病的心臟科名醫-蘇河名教授 2024-07-17
醫學中心教授級主任醫師/選擇回到基層醫療擔任診所開業醫師
特派記者 / 游宏琦 高雄專訪報導
在醫療體系中;心臟內科是內科中相當特別的一科,不只要看一般門診,心內醫師也必須像外科醫師一樣ON CALL在線上。
當遇到醫院緊急召回,往往就是與時間賽跑;因為搶救心臟存活的黃金時刻,分秒都無法鬆懈。
與死神賽跑/在鬼門關前搶人
台灣心臟科權威名醫,曾任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兼內科部主任,蘇河名SU, HO-MING醫師,就曾語重心長的說過;「在我擔任心臟科醫師的生涯中,我的生活圈就是圍繞著醫院。當Call機響起時必須在30分鐘內趕回醫院手術台。在這樣的半徑內過生活。」「這是使命也是責任,我們心臟科醫師的時間,建構在病患分秒必爭的心跳搏動上。」
以尖端醫療在末端搶救、治療心臟病患者
委託財團法人高雄醫學大學經營的「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斥資成立全台唯一複合式震波中心(2020/06/09);以非侵入性及不用開刀等優點,改善患者的心絞痛症狀及心衰竭症狀,提供新型態的治療方式。
蘇河名醫師表示,「這台體外振波儀,病人接受度高,治療反應也相當不錯。
但是,他有一位病人;37歲柯先生於3年前打籃球時,心肌梗塞突發,至院接受緊急心導管治療,前後共置放5支藥物支架。大管徑的冠狀動脈經支架治療後,已得到大幅改善;但可能是『糖尿病』的關係,3條冠狀動脈遠端殘餘很多小血管的病變,只能先靠藥物治療。雖然接受震波治療完成9次療程後,胸悶吸不到氣的情況已大有改善。但是在他看來,治療這位柯先生;總是有種在末端搶人的遺憾。如果能夠向前回推個幾年,同時控制血脂與血糖;病患的狀況一定能夠有更多期待與更多恢復健康的機會!」
蘇教授,另一個人生的里程碑
在日本名劇,「白色巨塔」裡,醫學院的外科副教授財前五郎(唐澤壽明飾),每日早上率領科室同仁查房時,昂首在前的英氣勃發之姿;後面一票護理人員及實習醫師緊跟其後……。比擬這場景,您大概就可以想像不到50歲的蘇醫師,現實中的他已經是醫學中心主任級醫師及醫學院的正教授。在白色巨塔中,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然而,這位心臟科權威,並有著驚人、超過百篇的學術論文發表的內科系教授,卻在2023年,才年方53歲之際,就毅然決然向原服務的醫院辦理退休,選擇成為一位基層診所醫師。
在教學醫院擔任主任級醫師;在基層診所擔任開業醫師
這兩種角色的差異與心路歷程?
蘇教授作了以下的表示;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魏文王曾問名醫扁鵲:「你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針放血、用藥治疾患,都以為我醫術高明,起死回生,因此名氣響遍全國。」
我過去的心臟科醫師背景,就比較像是在醫療現場處理棘手的後端醫療救治行為。我的病人許多都經歷了嚴重的生死交關或是經歷了急救或是心臟、心導管手術,身體狀況大都已經有一些受損或不可逆的傷害。
基層開業醫與醫學中心最大差別就是「可親性」,病人與診所開業醫師可以有較多的互動與衛教機會。這份可親性,讓我能夠提早幫他們先控制好三高,讓這些病人可以免於開刀或是降低心肌梗塞及心律不整導致猝死的風險!
如何降低心肌梗塞及猝死的風險?
為什麼心血管疾病還是在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三,居高不下?
蘇教授回答:這個要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因爲現在平均壽命都延長;因爲它是器官的衰竭,器官的老化,它不像一些疾病有可能可以根除,所以只要是平均壽命一增加、一延長,心臟它這個器官衰竭的死因就會存在。
第二個就是,「猝死」這個部分。對,這才是我回到基層醫療的目的,就是預防猝死,並且提早幫高風險的病人發現問題!目前猝死還是排名第三。
因爲猝死最常見就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梗塞的危險因子就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還有有家族史。」
怎麼預防?有三高問題的民衆,就要接受診所醫師長期的追蹤與控制。只要開始做這方面的治療,就可以穩定他的血管斑塊。否則血管斑塊不穩定,就容易因為血壓的不穩定而類似火山爆發塞住血管,這時再發生一些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就可能會造成猝死。發生的時候,如果是自己在家,大概就沒辦法救得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