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動態消息
2
2019年媒體報導
3
治療巴金森氏症露曙光 童綜合醫院啟動二期臨床試驗4
http://www.mse.org.tw/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7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597號8樓之3
文/工商時報 喬本生醫以研發實力促進台灣本土機能性農產品加值利用。圖╱中衛發展中心提供 台灣在提升農業競爭力上不能只追求規模經濟生產,更需要導入創新的科技應用技術與新產業經營模式,以知識加值促成傳統農業轉型,也帶動周邊科技業的創新和升級。爰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設立「科技農企業菁創獎」,從農企業之創新研發、技術應用、產業效應到經營管理各個環節進行檢視,選拔出成果斐然的企業,樹立農業科技產業典範。 2010年成立的喬本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並依此開創植物新藥、本土中草藥、機能性食品及醫美產品,取得多項專利智財保護,並挹注研發團隊持續開發植物新藥,創造公司最大投資價值,入選「2019科技農企業菁創獎」創新研發類獎項。 喬本生醫積極配合行政院的「5+2」產業創新政策之《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持續投入各項機能性產品與新藥研發,並切入保健食品市場:喬本中藥廠已取得中藥傳統劑型的認證,並獲得五張藥證,未來透過新設備的引進,將使喬本中藥生產技術進一步獲得升級。喬本也持續進行牛樟芝新劑型開發,升級改良機能性產品,除自有品牌產品的銷售外,積極開拓ODM/OEM專業代工,積極開發醫美保健市場,和推廣牛樟芝一條龍創新商業模式,由牛樟苗栽種復育、在優良的廠房中進行牛樟芝托育生長,再由喬本生醫特有技術加工成牛樟芝系列保健品ODM/OEM專業代工,積極開發醫美保健市場,和推廣牛樟芝一條龍創新商業模式,由牛樟苗栽種復育、在優良的廠房中進行牛樟芝托育生長,再由喬本生醫特有技術加工成牛樟芝系列保健品,以上作法都有助公司未來營運成長。 薏苡為傳統藥食兼用的植物,具有長久的人體使用經驗,喬本生醫以本土薏苡為開發標的,配合「建構高產值機能性產品產業完整價值鏈」及「開發進口替代素材、產製具差異化與市場競爭力之機能性產品」之機能性農產品開發目標,利用公司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核心技術開發成高附加價值之原料,配合已建構完成的「薏苡優良生產及化學製造與管制規範」,開發高附加價值商品,促進本土機能性農產品加值利用,短期可增加農民收益及農業產值,長期而言,可開發出具本土特色的調節血脂血糖健康食品,及開發出具輻射保護作用之薏苡植物新藥,建構本土薏苡產業鏈高值化,依此與國際技術接軌,整體提升臺灣本土薏苡產業。 從技術競爭力來看,喬本生醫建立之藥用薏苡優良農業操作技術,可使薏苡高值化提升整體收益,開發的植物新藥化學及生物活性評估平臺,可提升生物技術業者於植物新藥產品規格及品質管控技術,協助藥用植物農業驗證功效,並評估臨床醫學應用的可行性,同時依循國際法規規範,建立藥用薏苡優良農業操作技術後,可使國際組織及藥廠對薏苡產品接受度大幅提升,且喬本對於植物機能性成分開發有相當經驗,並已完整布局國內外薏苡相關專利,以超臨界萃取提升技術位階並降低成本,可藉此提高進入障礙。 維持健康及預防疾病發生的需求,將持續帶動全球營養保健品市場的成長,然而新的消費需求正快速發展,現階段營養保健品公司及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喬本生醫以堅強的研發能力,配合國家發展方向進行策略轉型與科技研發創新,持續投入各項機能性產品與新藥研發,必能為植物新藥研發創造集體之產業利益及整體價值。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喬本生醫 以研發實力促進台灣本土機能性農產品加值利用 2023-11-20 2024-11-20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7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597號8樓之3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7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597號8樓之3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1-2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336097.html

資料來源/童綜合醫院

巴金森氏症是一項嚴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根治。童綜合醫院於2019117日啟動一項由美國FDA及衛福部核准之治療巴金森氏症二期臨床試驗,期待為這項疾病帶來治療曙光
b445349ae51c74d29100a24ee2385ac6.JPG
治療巴金森氏症啟動二期試驗_醫師團隊大合照(左一童醫院許弘毅副院長_左二中山醫學院何應瑞教授_中間童敏哲副院長_右一陳崇文醫師_右二曾能泉醫師)

巴金森氏症是腦部神經持續退化所造成的疾病,病患腦部的多巴胺神經系統與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持續死亡,因此導致肌肉顫抖、僵直、無力,而且很高比例的患者會合併出現失智症狀。童綜合醫院副院長也是神經科權威許弘毅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已經在文獻中被記載超200年了,這個疾病的症狀依舊,近年來患病人數急速增加,然而治療方法尚待突破。 

根據健保資料顯示,巴金森氏症在台灣的盛行率,從2004年的每10萬人口約有85人患病,到2011年這個數值增加將近一倍(150);其中以60歲以上的民眾是罹患此疾病的高風險群,當年齡增高到70歲的時候,患病率增加為10倍。然而有些患者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患病,例如世界拳王阿里,在43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此症,演員麥克福克斯在30歲罹患此症。 

由於人口結構老化,導致巴金森氏症的患者越來越多,全球患者約為800萬人,台灣目前病患人數約為10萬人。如果沒有開發出更好的治療藥物,巴金森氏症對民眾健康的危害,將更加劇烈。因此加速投入研究治療此疾病之藥物,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
許弘毅副院長視病如親,體念巴金森氏症患者由於運動功能退化,不僅走路困難,連從椅子上站起來或是從床上起身都很困難,而後無法順利做精細的動作(例如寫字、穿襪子或扣鈕扣等),導致逐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僅患者痛苦,家屬也很不捨。為了研發更好的治療藥物,許醫師積極推動這項由FDA及衛福部核准的國際新藥二期臨床試驗,進行老藥新用治療巴金森氏症。這項醫藥技術是中山醫學大學何應瑞教授歷經十數年的研究成果,他發現一個已經在臨床上使用數十年的老藥—[頭孢曲松],不但可以防止神經死亡及腦部發炎症狀、減緩神經退化,甚至可以促進腦部神經新生,補充新的細胞。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獲得許多國家的專利,期待試驗成功,可以解除患者的病痛。   

何應瑞教授指出: 談到巴金森氏症,必須感謝詹姆士巴金森醫師,他們一家三代都在英國倫敦郊區的霍克斯敦(Hoxton)小鎮執業。巴金森醫師非常細心,他總是仔細觀察患者,包括在街上的民眾,並且詳細記錄他們的動作。他留意到有些人的動作出現異常,例如: 肢體不自主地顫抖、肌肉衰弱無力、身軀向前傾、走路時腿抬不起來、步伐無法邁開,於是出現小碎步、重心不穩非常容易跌倒;患者生活上原本簡單的動作都會變得非常吃力,例如筷子拿不穩、很難伸手夾菜、以湯匙舀湯會抖到湯汁溢出來、無法扣鈕扣;由於腳沒力,所以坐下時,通常都是直接跌坐在椅子上(為了患者安全起見,不可以坐有輪子的椅子)、從椅子上站起來很困難;到了晚期,喉嚨的肌肉也受到影響,患者說話與吞嚥都會很困難,甚至出現失智症。巴金森醫師在1817年將他所觀察到的病患症狀記載並且出版,於是以後的醫師可以根據他的描述正確診斷這個疾病

1960年代發明了左多巴(L-dopa),這個藥物是多巴胺的原物料,可以在腦內轉變成多巴胺,暫時緩解運動困難的症狀,但是這個藥物沒有辦法阻斷多巴胺神經繼續退化,也無法防止病患出現失智症。1997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將[深部腦電擊](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應用於巴金森氏症患者。DBS的原理是在腦內植入微電極,用外加的電流,將腦內異常放電的腦區(例如視丘下核)的電活性調節使其恢復正常,以減輕運動困難的症狀。上述左多巴藥物或手術,可以暫時減輕症狀的嚴重度,以改善生活上的不辨,但是並無法治癒巴金森氏症。  

何應瑞教授指出,要治療巴金森氏症必須三管齊下: 1. 抑制神經死亡、2. 增加神經新生、3. 恢復神經正常活性。如果達成上述三項功能,將可以看到神經不再繼續死亡(或死亡的數量減少,因此神經發炎減少)受損的腦部組織逐漸修復(或原本萎縮的體積逐漸回升)異常的神經電活性會恢復正常。何教授以其神經科學與藥物學的專業背景,採用頭孢曲松治療巴金森氏症,他的研究結果不只在實驗動物看到療效,近期與史丹佛大學合作應用於治療病患,成效非常顯著。 

童綜合醫院童敏哲執行副院長指出,新的藥物療法如果要廣泛應用於治療病人,必須經過非常嚴謹的臨床試驗,童綜合醫院的醫療團隊將會盡全力使這項臨床試驗順利成功。 
9ff3cd02470929e3f501813eeb742829.JPG
治療巴金森氏症啟動二期試驗_醫療團隊大合照(左七中山醫學院何應瑞教授_左八童醫院許弘毅副院長_左九童敏哲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