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動態消息
2
2022年媒體報導
3
大陸多部門聯合印發 《關於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 相關中醫藥管理部門給予解讀4
http://www.mse.org.tw/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香港2022年9月29日 /美通社/    護理學生配合特設電子平台 促進長者健康福祉 近年因應新冠疫情,長者需要經常留在家中,但長時間生活在細小的空間,令不少長者情緒受到困擾,影響身心健康。信和集團和黃廷方慈善基金聯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社福機構及非牟利機構合作,宣布展開為期兩年的「耆青連心樂融融計劃」連結長者與年輕人,由超過1,000名護理學院學生專門為長者提供心理介入和行為指導服務,並積極引入電子健康素養的概念,助長者在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等三方面應對疫情及關顧自己的健康。計劃預期為10,000名長者提供服務,首階段試行服務將於今年11月率先展開。 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學生將會定期以上門探訪、電話問安及關懷訪視形式,與長者建立關係及推動有關健康議題的對話,藉此培養電子健康素養的能力。   「耆青連心樂融融計劃」將有超過1,000名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學生提供心理介入和行為指導服務,協助提高長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力。 港大護理學院為萬名長者提供貼身服務是次計劃由信和集團和黃廷方慈善基金合共捐出港幣1,000萬元,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與11家社福機構及非牟利機構共同策劃服務範圍,針對65歲或以上長者的需要,結合有關護理學學士及碩士課程內容,設計適合長者應用的電子資訊平台及手機應用程式。護理學院學生將會定期以上門探訪、電話問安及關懷訪視形式,與長者建立關係及推動有關身體健康的溝通及對話,同時提供抗疫貼士、身體健康評估、心理及健康生活教育等服務,以便及早識別並提供適時支援,未來更會舉辦各類社區活動,鼓勵長者培養良好嗜好,擴大社交圈子,務求為其生活帶來行為和心理上的改變,有系統地促進長者的身心健康。 長者專用健康福祉網上平台隨著愈來愈多長者使用手機通訊軟件,是次計劃特別加入應用行動健康的概念(Mobile Health;mHealth),研發專為長者設計有關健康福祉的網上平台,由護理學院學生鼓勵及輔導長者學習上網瀏覽各類實用資訊、訓練、遊戲及影片,提高他們興趣,藉此培養長者電子健康素養(eHealth Literacy)的能力,強調預防保健和自我健康管理,希望長遠適應公共電子健康服務的發展。至於上網有困難的長者,計劃亦會因應個別需要調整支援服務。 除了為有需要長者提供服務,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亦會利用為期兩年的臨床數據及應用,研究如何透過適當的干預,改善本港長者身心健康的成效。此外,護理學院學生亦透過參與由社福機構及非牟利機構舉辦的工作坊及親身體驗,加強與長者溝通的技巧,有機會實踐專業學以致用。 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陳肇始教授表示﹕「我和護理學院感到非常榮幸,能夠得到信和集團和黃廷方慈善基金的捐款,聯同11間社福機構伙伴共同合作推出一個全新的計劃提高長者身心健康及提升他們使用電子產品作溝通的能力。隨著本港長者人口上升,他們對社會和醫療需求亦增加。香港大學護理學院會通過不同的課程,主動提供介入活動加強溝通,及早評估長者身心健康,透過適時支援,增強長者應對能力,以改善健康及生活質素。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一直提供全面的護理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專業護士,服務社會,維護民康。」 陳教授續稱︰「年輕的護理學生,大多充滿活力, 而是次計劃結合課程教學和研究,令年青學生可以善用科技,發揮創意,利用不同方式與長者溝通,加強長幼共融,也為提升長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作出貢獻。政府近年積極發展基層醫療,而此計劃旨在提升長者的健康生活,提高預防意識,也有助學生日後投入社區及長者護理服務作出準備。」 信和集團副主席暨黃廷方慈善基金董事黃永光先生表示︰「信和集團和黃廷方慈善基金很高興能夠與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及11間社區夥伴合作推展這個極具意義的計劃。我們相信香港年輕人充滿愛心,懂得關懷別人,而隨著香港當前人口老化的趨勢,有需要長者的情況更值得關注。我們希望透過連繫年輕義工及有需要的長者,能夠產生正面的協同效應,既能讓長者得到照顧,同時把他們的人生智慧傳遞給年輕人。」 是次計劃的社福機構夥伴包括香港仔坊會社會服務、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基督教靈實協會、九龍樂善堂、循道衛理中心、鄰舍輔導會、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以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消息來源 : 信和集團 http://www.mse.org.tw/hot_444258.html 「耆青連心樂融融計劃」連繫年輕人助長者解憂 2024-09-20 2025-09-20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444258.html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 801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17號4樓之1 http://www.mse.org.tw/hot_44425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9-2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mse.org.tw/hot_444258.html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現就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意見》出台背景和重大意義是什麼?

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黨中央、國務院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構建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人才培養體系,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中醫藥人才規模快速增長,結構佈局逐步優化,人才質量和使用效能顯著增強。但也要看到,中醫藥人才還存在著總體規模不大、領軍人才不足、基層人才缺乏、體制機制不活等問題,迫切需要採取有力措施,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中醫藥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

《意見》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次牽頭制定的系統部署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四部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推動中醫藥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意見》的印發實施,有利於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有利於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優化人才結構佈局,強化人才能力素質,有利於營造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和發展氛圍,對於提升人才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二、《意見》是如何研究制定的?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了《意見》起草工作專班,推進《意見》制定工作。一是深入學習中央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領會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把握文件起草的方向和定位。二是開展調研與專題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帶隊,深入10餘個省份40餘家機構實地調研,組織召開多場座談會,聚焦需求和問題,研究政策措施。同時圍繞中醫藥人才隊伍現狀、需求、發展目標、師承教育等專題,委託有關單位開展專題研究。三是廣泛徵求意見。召開不同層次的座談會,充分聽取中醫藥領域院士、國醫大師等專家的意見建議,廣泛聽取管理部門與醫療、教育、科研機構等相關人員的意見建議。《意見》(送審稿)分別徵求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相關部委意見。四是強化溝通協調。《意見》制定過程中,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密切溝通,就相關政策措施深入研究,並形成一致意見,確保政策措施科學可行。

 

三、《意見》有哪些主要特點?

《意見》作為多部門首次關於中醫藥人才工作聯合出台的政策措施,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人才工作和中醫藥工作重要部署,緊密結合中醫藥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提出更具體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對標對錶。《意見》是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內容緊緊圍繞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決策部署,聚焦中醫藥振興發展重點難點問題,在領軍人才、創新團隊、青年拔尖人才及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著力,切實體現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的總體要求。二是突出重點。圍繞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重大需求,著力強化“頂天立地”的人才隊伍建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在“頂天”方面,著力打造中醫藥領域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推動中醫藥學術進步和傳承創新。在“立地”方面,著力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批紮根基層的中醫藥人員,讓老百姓在家門口能夠看上好中醫、吃上好中藥。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重點落實好國家在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對科研人才、基礎人才管理的改革措施,著力完善人才引進、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等機制,打造有利於中醫藥人才成長的政策環境,著力解決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問題。三是提質擴量。在提升質量方面,強調建設高水平中醫藥院校,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人才岐黃工程,推進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在擴大總量方面,強調圍繞需求調整優化中醫藥學科專業佈局,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規模;同時,突出拓寬中醫藥人才崗位設置,擴大崗位供給,開放包容吸引集聚其他領域人才,著力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優化、佈局合理的人才隊伍。

 

四、中醫藥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意見》提出堅持黨管人才、堅持服務需求、堅持遵循規律、堅持深化改革4條中醫藥人才工作基本原則。堅持黨管人才,健全黨管人才領導體制和工作格局,創新黨管人才方式方法,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將黨的領導貫穿中醫藥人才工作全過程,為把握人才工作方向、全面推進人才興業提供根本保證。堅持服務需求,面向健康中國戰略,面向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需求,面向中醫藥特色優勢領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點加強中醫醫療服務、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產業發展、文化傳播、對外交流與合作等相關領域戰略人才、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人才的引領保障作用。堅持遵循規律,傳承精華與守正創新並舉,立德樹人與能力提升並重,思維培養與技能培訓結合,注重“讀經典、跟名師、重實踐、強素養”,注重吸收和融合先進科學技術和人文思想,注重事業造就人才、人才推動事業,著力培養造就德才兼備的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堅持深化改革,著力破除中醫藥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流動、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努力營造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激發人才積極性和創新創造活力。

 

五、中醫藥人才工作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意見》立足於當前、著眼於將來,分別提出中醫藥人才工作“十四五”和中長期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基本建立,人才規模總量快速增長,區域佈局、專業結構更趨合理,促進人才成長、吸引集聚的製度環境明顯優化,培養造就一支基本滿足中醫藥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實現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醫師配置不低於本機構醫師總數的60%,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到2030年,中醫藥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人才梯隊更加合理,高層次人才規模顯著增加,基層人才隊伍更加穩固,中醫藥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逐步建成,適應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制度體系更加完善,中醫藥領域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創新團隊不斷湧現,人才對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更加突出,對健康中國建設的貢獻度顯著提升。

 

六、《意見》明確了哪些方面的重點任務?

《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統籌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人才發展需求與培養模式、體制機制改革等,共提出6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加快培養集聚中醫藥高層次人才。提出培養造就中醫藥領域戰略科學家、培育壯大領軍人才隊伍、促進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打造中醫藥人才發展高地4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二是夯實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提出擴大基層人才供給、推動人才向基層流動、改善基層人才發展環境3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三是大力推進西醫學習中醫。提出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實施西醫學習中醫專項2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四是統籌推進中醫藥重點領域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強化中藥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加強中醫技師隊伍建設、加快急需緊缺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中醫藥管理人才隊伍建設4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五是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提出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2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六是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提出拓寬中醫醫療服務崗位、落實用人自主權、加大薪酬激勵力度、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健全表彰獎勵機制5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七、如何加快培養集聚中醫藥高層次人才?

《意見》從吸引、集聚、激勵人才和加強平台建設等方面提出相關政策措施。一是培養造就中醫藥領域戰略科學家。在院士評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等高層次人才評選中,探索中醫藥人才單列計劃、單獨評價,注重發現和推介中醫藥優秀人才。面向國家重大項目、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人才計劃等,吸引、發現、造就若干站在科技發展最前沿,在中醫藥相關領域具有權威性,能夠進行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思考,具有卓越科技組織領導才能的戰略科學家。二是培育壯大領軍人才隊伍。實施中醫藥領軍人才支持計劃,持續支持岐黃學者等各類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對領軍人才實行人才梯隊配套、科研條件配套、管理機製配套等特殊政策。實施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建設專項,匯聚行業內外和海內外相關學科優秀人才開展中醫藥重點領域、關鍵問題聯合攻關,培育一批多學科交叉創新人才和團隊。加強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打造一批高層次學科帶頭人和學科梯隊。加強與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哲學社會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學科交叉融合,培育高層次復合型中醫藥人才。三是促進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建立健全面向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在重點人才項目、重大科技立項等工程計劃中設立青年人才支持專項。加大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青年岐黃學者等青年人才培養力度。支持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擴大師帶徒範圍和數量,支持其招收有潛力的青年人才傳承培養。加大中醫藥類專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佈局和建設力度,加快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健全青年人才發現機制,為青年人才搭建幹事創業平台。四是打造中醫藥人才高地。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等中醫藥優勢資源較為集中的區域建設中醫藥高層次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指導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開展人才政策綜合改革試點,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人才示範區。調動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和企業積極性,建設一批人才吸引集聚培育中心。實施中國中醫科學院人才強院計劃,高標準高水平建設創新型中醫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八、如何夯實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

《意見》聚焦解決基層中醫藥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發展不好等問題提出相關政策措施。一是擴大基層人才供給。逐步擴大本科層次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招生規模。支持地方開展專科層次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和鄉村醫生學歷提升。持續開展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到2025年,為每個二級以上縣級中醫醫療機構建立12個傳承工作室,培養一批基層人才。面向基層醫療機構醫師和鄉村醫生開展中醫藥知識技能全員培訓,用5年左右時間實現人員培訓全覆蓋,培訓一批“能中會西”的基層醫生。二是推動人才向基層流動。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人員配備,在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中積極招收中醫醫師,鼓勵退休中醫醫師和中醫專長醫師在基層執業。推廣“縣管鄉用”“鄉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鼓勵縣域醫共體、醫聯體內人才柔性流動,形成上級醫院醫師定期到醫共體、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的長效機制。落實服務基層制度,中醫醫師晉升副高級職稱應當有累計1年以上縣級以下或對口支援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經歷。到2025年,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類別醫師,80%以上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三是改善基層人才發展環境。完善基層中醫藥人才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機制,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總量調整機制,保障縣鄉醫務人員合理待遇。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各地可單獨設立基層職稱評審委員會或評審組,對基層一線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對本科及以上學歷、經中醫全科專業規範化培訓合格並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考試通過的直接聘任中級職稱。

九、如何大力推進西醫學習中醫?

《意見》圍繞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提出大力推進西醫學習中醫。一是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逐步擴大臨床醫學類專業畢業生攻讀中醫專業學位招生規模。支持各地遴選建設西醫學習中醫培訓基地,組織開展不同層級的西學中培訓。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幼保健等機構應支持西醫醫師接受中醫藥專業知識培訓,逐步做到“能西會中”。允許經過系統培訓且考核合格的西醫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採用與其專業相關的中醫藥技術方法,參加中西醫結合職稱評聘。二是實施西醫學習中醫專項。國家舉辦西醫學習中醫高級人才研修班,吸引相關領域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等高層次人才開展中醫藥研修學習。舉辦西醫學習中醫領軍人才、骨幹人才培訓班,以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旗艦”科室為重點,面向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等醫療機構培養一批西學中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省級衛生健康、中醫藥主管部門結合區域需求,分期分批開展本地西學中專項培訓。力爭用510年時間,培養一批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

 

十、如何統籌推進中醫藥重點領域人才隊伍建設?

《意見》堅持需求導向,對加強中藥專業技術人才、中醫技師、急需緊缺人才和中醫藥管理人才等隊伍建設提出相關政策措施。一是強化中藥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支持建設一批省級以上中藥炮製等中藥傳統技術傳承基地、工作室。加快中藥材種植栽培、質量檢測、品種鑑定、資源普查、產品研發、產業經營等中藥產業人才培養,實現中藥生產全鏈條人才培養。鼓勵中藥企業與高校合作培養應用型中藥專業人才。二是加強中醫技師隊伍建設。完善中醫醫學技術人員隊伍體系,制定中醫技師崗位標準和隊伍建設措施,建立健全中醫技師管理制度,在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序列中增設中醫技師職稱專業。加強中醫技師轉崗培訓和在職培訓。三是加快急需緊缺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中醫疫病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打造高水平的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加快公共衛生、全科、精神科等相關領域緊缺中醫藥人才培養。加強少數民族醫藥人才培養,相關政策和重點項目向少數民族醫藥人才傾斜。加強中醫護理人才隊伍建設。加快醫(康)養結合、養老服務等中醫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建強中醫藥傳播人才隊伍。推動中醫藥英才海外培養合作項目。四是強化中醫藥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中醫藥高端人才國情諮詢研修長效機制,組建中醫藥發展戰略智庫。實施衛生健康、中醫藥主管部門管理幹部培訓計劃,開展中醫藥治理能力提升輪訓、高級研修。持續實施中醫醫院院長、科主任職業化培訓。

 

十一、如何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

《意見》圍繞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對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提出相關政策措施。一是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突出需求導向,調整優化中醫藥學科專業和區域佈局。推進中醫藥課程教材教法改革。支持中醫藥院校加強中醫藥傳統文化功底深厚、熱愛中醫的優秀學生選拔培養。加大中西部、省部局共建中醫藥院校支持力度,引導有條件高校穩步擴大中醫藥類專業博士招生計劃。推進中醫藥類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強化中醫醫院育人職能,核增臨床師資、教育管理崗位,實施中醫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專項,支持建設一批國家中醫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實施卓越中醫藥師資培訓計劃,培養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優秀教學團隊。二是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面向中醫學類專業全面推行院校—師承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制定中醫師承教育管理辦法,強化師承教育激勵約束機制,實施多層次的師承教育項目。改革中醫醫師規範化培訓模式,強化中醫臨床能力訓練。完善中醫藥繼續教育制度,加快知識更新,提升專業水平。

 

十二、如何推進中醫藥人才體制機制改革?

《意見》圍繞推進中醫藥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從拓寬中醫醫療服務崗位、落實用人自主權、加大薪酬激勵力度、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健全表彰獎勵機制等方面提出相關政策措施。一是拓寬中醫醫療服務崗位。醫療機構按照機構設置基本要求配齊配強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三級綜合醫院按照要求設置中醫門診和中醫病房,床位數不低於醫院標準床位數的5%;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建立中西醫聯合查房和會診制度,鼓勵臨床科室配備一定數量的中醫醫師,允許中醫醫師在臨床科室按照註冊執業範圍開展與其執業範圍相符的診療活動。鼓勵專科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幼保健等機構設置中醫藥相關科室,配備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持續開展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置中醫(專長)醫師崗位,促進民間特色技術療法的傳承發展。二是落實用人自主權。加大中醫藥高校、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用人自主權,用好用足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政策。積極推進公立中醫醫院職稱評審改革。建立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特殊支持政策,探索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專業人才招聘綠色通道和職稱直聘辦法。三是加大薪酬激勵力度。深化公立中醫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建立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方式。落實國家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科研成果轉化等政策,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支持構建體現創新要素價值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支持和鼓勵中醫藥機構科研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離崗創業。建立基礎人才培養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在人才引進、薪酬分配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和傾斜保障。四是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分類建立中醫臨床、基礎、科研人才評價標準。臨床人才重點評價其臨床療效,基礎人才重點評價其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和原創能力,科研人才重點評價其探索疾病規律、解決臨床問題、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能力。深化中醫醫師資格考試改革,強化中醫思維和臨床能力考核。五是健全表彰獎勵機制。建立健全符合中醫藥行業特點、國家表彰和社會褒獎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加大向基層一線和艱苦地區傾斜力度。完善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週期性評選表彰機制,定期評選表彰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

 

十三、如何保障《意見》組織實施?

《意見》圍繞保障相關政策措施能夠落地落實,對組織實施提出相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完善黨委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發揮作用的中醫藥人才工作新格局。各級教育、衛生健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加大對中醫藥教育改革、人才評價、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指導支持,會同中醫藥主管部門推動有關政策落實。國務院和地方中醫藥工作跨部門協調機制相關部門應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健全和落實對中醫藥人才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共同研究解決中醫藥人才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中醫醫院的全面領導,加強公立中醫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二是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藥人才發展多元投入機制,加強人才發展經費支持力度。國家組織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支持開展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基層人才培養和平台建設。各省、市、縣應結合本地優勢特色實施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專項,培養滿足區域中醫藥發展需求的各類中醫藥人才。三是營造良好氛圍。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教育引導中醫藥人才弘揚崇高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遵守執業規範。選樹中醫藥行業優秀人才模範和工作典型,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中醫藥人才職業榮譽感,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