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動態消息 > 2019年媒體報導 > 藥店不再賣保健食品,考驗誰的時刻到了? 2019-07-29
文/食藥研技術匯
今年以來,多地醫保部門以檔通知、協議約定、口頭通知、會議通知等方式,要求醫保定點藥店下架保健食品等非醫療產品。多家保健食品企業及連鎖藥店相關負責人表示,藥店是保健食品的優質銷售管道,受上述規定影響,上半年銷售額存在不同程度下滑,醫保部門的上述行為欠缺相關依據,而且一刀切式的監管方式不利於經濟發展。(見7月23日《新京報》)
藥店一直是保健食品企業重度依賴的銷售管道,不少企業70%~80%的產品都是通過藥店銷售出去的。現在切斷了保健食品這一主要銷售管道,企業的利潤直線下降,相關人士自然叫屈不迭。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用醫保金買保健品、醫保卡變購物卡、醫保藥店變超市等現象在全國不少地方普遍存在,利用各種造假手段套取、騙取醫保基金的案件屢見報端,成為醫保金嚴重流失一大漏洞。同時,醫保定點藥店銷售保健食品並用醫保金支付,會給大眾造成一種“保健品也是藥品”的錯誤認知,也成了相關企業一個宣傳噱頭。
保健品市場的亂象,不僅侵犯到了消費者利益,擾亂了市場正常競爭秩序,還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醫保基金,因此各地監管部門都在加大對於保健品違規銷售行為的打擊力度。但是,醫療服務監管存在點多、面廣、線長的特點,相應醫保基金使用的監管難度也在不斷提升,要求醫保定點藥店不再展示、銷售保健品便是此種背景下強化監管的一個選擇。這也同時是在提示消費者:保健品不能同藥品劃等號,購買使用保健品都應該謹慎。
當然,此舉是否程式違法,是否超出了醫保部門的職責範圍,乃至影響地方經濟,企業完全可以主張自己的權利。但企業也要看到,不少大型連鎖藥店幾乎把所有店面的保健食品都下架,群眾對此也持支持態度,說明整頓保健品市場深得人心,這應該引起企業和行業的反思。
圍繞醫保定點藥店下架保健食品,企業與民眾、企業與監管部門,立場不同,觀點也不同,這很正常。我們既要聽到企業的牢騷與擔憂,也要知曉監管的初衷與民眾的意見。
保健品市場的良好有序發展,需要政府、企業與公眾多方參與。職能部門要做到依法行政,有效監管,企業要做到規範經營,自律自強。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維護各方利益、促進經濟發展是我們的共同目標,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